李家山下也是热热闹闹,张灯结彩的模样,比卢家当年那场婚事要隆重得多,四下的红绸挂着,唢呐的乐声在本就起伏着喜悦的李家道中回荡,山上山下皆是喜气洋洋。
“鸣凤锵锵,昌于五世,夭桃灼灼,好合千年………门庭有耀,永结琴瑟。”
“风起云涌,会当有变时……七镇出了五个望姓,北边又多出七镇,有多少人正奋力想挣出头来……”
李景恬滞了滞,神色复杂难言,只答道:
李清晓毕竟还是个孩子,坐了一路的马车,显得有些萎靡,只是孩子懂事,不哭不闹,笑着往萧宪手中塞了一个锦囊,牵着他上车去,只余下萧归鸾一人在婚轿中。
古黎道如今已经翻新两次,前几年萧家便打点好了,隔着路还有驿站,道路也平缓好走,李渊蛟胎息巅峰本不用休息,只是来接亲的许多李家的男丁没有修为在身,走走停停,花了好几日才到了黎夏郡。
一众人自是来接萧归鸾的,在山下站了一阵,萧家的仪队喜气洋洋地出现在不远处,满地都是红色的碎花,李渊蛟默默等了一阵,看着那华丽的轿子移到面前,上头跳下来个十来岁模样的男孩,亦穿得喜庆,手中捧着块圆形的玉壁,恭声道:
眼看着时辰将近,李渊蛟一众人跨上了马,应着习俗前去接应萧家人,好在萧李两家不算太远,胎息修士体力惊人,不至于有多麻烦,若是两家隔着远了,只能做一做形式,派人驾风把萧归鸾接回来。
攻下了骅中山和玉庭山大半年,李家的地界几乎翻了一辈,李玄宣拟定在骅中山和玉庭山下共设立七镇,加上黎泾四镇和华芊三镇共计十四镇,涌现出大量供开垦的土地和劳工,原本渐渐拥挤的七镇人丁有了去处,整个李家都显得有活力起来。
“路上时辰久,我给伱准备了糕点,车上用些,不至于饥饿。”
李清虹将木盒提在手上,眨了眨眸子,突然问道:
“阿娘,我听闻我今后也要像嫂子嫁过来一般嫁去萧家……”
————
李渊蛟翻身下马,敬香敬酒,将萧家这头的仪礼作足,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作罢,点了点头,打马调转方向,在轿子旁悠悠地跟着,往李家的方向去。
眼下见李清晓应了一声,李景恬忍不住嘱咐道:
“等到那萧家男孩将玉环给了你蛟哥,你便将锦囊给他,说些吉利话,一些风俗罢了,都记好了,省得他人闲话。”
萧归鸾这头下了山,只在郡中等着,在轿子里坐了一阵,终于听说有人前来接亲。
夫妻俩相对而坐,思量了许久,陈冬河再看看渊清辈的其他人,甚至愧疚起来,自觉是陈家的血统不正,耽误了清晓。
李清虹乖巧地点点头,李景恬拿起一旁的木盒,解释道:
他这才得空望了一眼轿子,也不曾用灵识去探知,仔细地看了看投在帘上的婀娜身影,李渊蛟轻声道:
“幸得一见。”
那身影微微一顿,将手中的团扇拿起,淡色的影子透射而下,清亮的声音从帘后传来,轻轻巧巧,只答道:
“候君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