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北地京观,准备动手 (1 / 1)

泾州北地不远处。

一支数百人的大唐轻骑正在沿着一座山边疾驰而过。

骑兵最前方,一名唐将催马疾驰。

“来人!”

“在。”

唐将一声大喝,旁边的骑兵喝应一声,打马前。

唐将遥指前方,沉声道。

“去前面的村庄查探一番。”

这些人正是隶属于泾州李秀宁麾下的唐军轻骑,人数不多,只有三百骑。

由于最近突厥人南下打草谷的小队数量的增多,泾州各地都有被劫掠的消息传到李秀宁耳中。

这个情况比起往年来过于反常,李秀宁心中有些不安。

故此,她派出泾州城内轻骑,四散而去。

目的就是探查这些突厥人的踪迹。

而这个小队正是往泾州城北部方向探查的轻骑。

不多时。

派出的斥候拍马返回。

“报!”

“前方村口又发现了一座京观!”

唐将目光顿时一凝。

又是这样!

他们这一路走来,沿途经过不少的大唐村庄,皆已被毁。

但是奇怪的是,几乎每个村子的村口都会留下一个京观,或大或小。

大一点的七八百具尸体,小一点的则二三百具。

边关百姓虽然民风彪悍,但是手无寸铁,这些应该不是他们干的。

可排除了这个可能性后,他们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人,能做出这种事。

如今大唐对突厥呈守势,很少会大规模出城打击突厥。

这又排除了是其他州县的大唐军队所作。

这么想着,唐将带着众人到了村口。

一座小小的黄土包,映入眼帘。

熟悉的手法,粗略一看大概有二三百具尸体的样子。

由于土里夹了石灰,加北地风沙比较大,天气又比较干燥。

此时这些尸体并没有发出恶臭,只是有些轻微的异味。

一阵风吹过,露出了其中一具突厥人的头颅,瞪大的眼睛里满是恐惧。

尽管这幅情景已经看过了很多次,唐将此时再看还是有些不寒而栗。

他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杀了这么多突厥人。

由于突厥人长期生活在草原,导致他们骑术极其精湛,而且每次南下劫掠,都是在唐军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溜之大吉。

可是这些突厥人为什么逃都没有逃掉?

这时候又有斥候前。

“将军,你说···这一切会不会是那个殿下做的?运粮队的兄弟不是说他往北去了吗?”

唐将顿时目光一凝,随即恍然大悟。

想起了前阵子军中运粮队的兄弟说起的那件事。

领着一百多人杀光八百多突厥人的狠人殿下,最重要的是,当场就筑了京观。

自己早该想到的!

京观,就是这位殿下给敌人们的归宿。

唐将不由得重重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出了那位殿下,此地确实没有其他能做这些事的战力了。”

“听说那位殿下在长安时曾经···”

“闭嘴!这些事是你我能讨论的吗?”

唐将给了斥候一个严厉的眼神警告。

斥候有些悻悻的闭嘴巴,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这才是我大唐男儿啊···”

唐将看着眼前的黄土包,不由得心生向往喃喃道。

“来人,将这些天的情报送回泾州!”

唐将回过神来,命令道。

虽然自己不理解为什么自家将军为何,既不派人跟着那位殿下一起北,也不派人前去接应。

但是也不敢多问,只能将最近的情报及时报去,剩下的就交给将军决定了。

······

是夜。

一轮弯月悬于苍穹。

山中虫鸣点点,一处隐蔽的树丛间,突然伸出一只手。

小心拨开了丛丛树枝,看向下面山坳中的营地,营地中间的那座大帐格外醒目。

营地此时灯火通明,还有不少突厥兵士在来回巡查。

“殿下,下面就是突厥人的大营了,看样子约有十几二十万的兵马,他们还真的准备大举南下,那几个俘虏没有撒谎。”

手的主人转头看向身后的那个小小的身影,小声说道。

身后之人正是李恪。

那天在村落审讯了突厥人之后,李恪就带着众人,马不停蹄的赶往口供中的突厥大营所在地。

此刻是刚到不久。

“好,就地休息一刻钟,一刻钟后按事先的计划动手!”

“记住,此次目标只有颉利和宊利!”

······

PS:第38章被吞了,刚刚修改放出来了,有事更晚了,今天8更

求点鲜花和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