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笑道:“若是买辆汽车,天天在他们门前经过又怎么讲。”
鲁迅说:“好在我不会开汽车。”
——
作为正儿八经的“海龟”,吕碧城现在时不时也被请去学校开个讲座,主要是面向女学生。
几天后,两人同在北大下了课,准备随鲁迅一起去他的新家坐坐。
鲁迅对他们说:“稍等,我弟弟还没上完课。”
“还没结束,是大课?”李谕问。
鲁迅点头说:“他讲课很慢。”
他们散步到周作人讲课的课堂外,只见周作人正坐在讲坛上,低头伏案照着稿子宣读,声音细小。别说窗外的李谕,估计坐在第一排的人也听不清楚。好在周作人的讲义整得不错,不然学生真的要抗议。
下课后,周作人走出门口,鲁迅说:“今天李谕夫妇要去咱们新家。”
“欢迎!”周作人说,“正好我要在这处大宅子成立一个新村支部,大家伙愁着没有在工商界有话语权的人参与,您能来最好。”
“新村?”李谕愣住了,“什么东西?”
周作人说:“就是日本的新村主义,一群互相平等的人共同劳动,平时的衣食住及生病时医药费用,均由公共负担。”
李谕听出来了,这不就是以前欧洲的那套空想社字头主义吗。
于是问道:“先生留日时参与过?”
周作人说:“当然!我对武者小路实笃先生的新村运动非常喜爱,在他的新村待了五天。”
如果周作人多待几天,就会发现日本的这个新村运动压根运营不下去,只能靠各地捐助和武者小路实笃自己的稿费来维持生计。甚至日本这个新村周围的农户们,见来了一群陌生人,偷偷抬高了物价,让他们连买个鸡蛋都不便宜,根本不可能自给自足。
周作人回国后对新村运动却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他不是写了一篇很著名的《人的文学》嘛,堪称其代表作;关于新村,周作人又写了不少文章,认为这是“人的生活”。
不过他显然不知道早前的各种类似的社会试验都失败了。
周作人继续说:“我们的新村运动还成立了北京共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半工半读,实现教育和职业合一。”
“北京的工厂似乎不多呀。如果是作坊,不仅很难降下来成本,还会面临产能问题。”李谕对这个比较了解。
“先生果然懂商业,”周作人说,“所以我们自己生产的袜子、手套,销路有点不好。守常建议在乡下购点廉价地皮,先从农作入手。”
李谕说:“农作的话,见到收益就更慢了。”
周作人说:“总归是有未来。”
鲁迅说:“我给你说过,粪土上决计不能盖造一所花园,你们的想法太理想主义,不会成功。”
周作人肃然道:“李谕院士曾经说过,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办成前所未有之大事。”
“得得得,”鲁迅不再打击他,“那你继续做。”
周作人说:“新村虽然不易普及,但这是我最终理想。”
李谕当然知道理想主义与空想主义的区别,不过没法直接挑明,只好对他说:“实在抱歉,我似乎帮不了什么忙,过于理想化的新村,不是那么适合工商业。人人平等没毛病,权利平等也应该,但除了这种最基本的诉求,资本、收入、地位不可能也全都人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