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永的日记 永溢 982 字 2024-02-07

而且这还阳卧跟站桩好像也见不出太大的效果。

不知道是自己知识错了,还是确实没什么效果。

这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坏处,不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全凭自己摸索。

但这样很容易走错,走到弯路。

如果可以的话,很想专门去道教那边学一学这些关于养生的功法。

等过几年有钱去看一下呗,毕竟好几千一个人。

今天其实花了两百不到,但微信上只剩两百多了,真穷。

随便玩一玩,本地不住宿,不吃饭,自己开车,还是半价学生票都要那么多。

难哦,没钱难搞。明年,今年吧,把成都剩下的都江堰,青城山前山走一走,实在没人去就自己去呗,抽个周末。

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不算老妈很大舅、大舅妈的红包的话,只收了80。惨不忍睹呀。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二跟老爸闹了点矛盾。

其实这些事件本质的原因就是父子之间的行为处事,所有亲子关系的矛盾都是行为处事之间的不匹配。

子对父,父对子。他们之间的关系,顺从关系,匹配关系,服从关系等。

父子之间的方式还是要靠磨合,知道对方的一些喜好,我行为方式,从而更加谨慎,个性化的应对。

跟服务业有点像,只是对象变成了父子,或者说自己自己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知道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开心,人有自知之明,不但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更是对自己思维,自己局限,自己偏好等方方面面。

什么时候睡觉会睡得着,什么时候会睡不着,什么时候睡得最舒服。吃什么会长胖,会瘦?什么食物让你厌恶,什么食物让你喜欢?

什么东西让你快乐,什么东西让你痛苦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会感到平淡,等等。

这都是了解自我的一个方面。穷其一生都要追求自我,追求自知之明。

回到父子关系这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做到尽量顺从即可。

因为在中国传统以来的观念就是君臣,父子。

他们对我们的关系就是一种上对下,不但是受历史、习俗等影响,更是受老一辈的影响,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父母。

从小就刻画出一个父母的形象,哪怕在现代,根据网络或者是其他父母的所作所为有所改变,但是有些东西却难以体现出来。

他们的思想方式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跟下一代的肯定也不一样。他们为了我们好,很多时候是从稳定健康这些方面我考虑的。

我们更多的会追求心理上的舒适以及自由、快乐等。

每个人的相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说难得可贵的是能与很多不一样的人相处,而不是与你相同品质的人相处。

但既然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也要认知到,不需要过分强求。做好自己,与自己相同的人一起相处也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