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十万!”
尉缭马上说:“师父,不用那么多的,五万就够了。”
“你听我说,我给你的十万石粮不是借给秦国的,而是援助。”田秀看尉缭有点不明白,只好给他解释说:“这10万石粮食我援助给秦国,不过在救灾的时候,你们要说这粮食是赵国送来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尉缭恍然大悟,拱手道:“师父高明,如此一来,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
田秀微微一笑。“正是此理,巴蜀我们早晚要收入囊中,如今先收买一下巴蜀人心,等到将来我们取了巴蜀,那里的百姓也就不会抗拒我们了。”
尉缭点头称是,又道:“只是这粮食运输,路途遥远,恐有诸多不便。”
田秀思索片刻,说道:“此事我会安排人手,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你回去告知秦王,就说赵国心怀仁义,愿伸出援手。”
尉缭领命起身。“师父放心,我这就回去复命。”
田秀拍了拍尉缭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等将来师父解甲归田,赵国还是要交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手上的。”
“师父说笑了。”尉缭可不信田秀会解甲归田。
就算真的解甲归田,位置八成也是传给某位公子,也轮不着我。
不过师父能对我说这话,看来还是挺看重我的。
尉缭离去后,田秀又开始谋划粮食运输的具体事宜,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援助,更是一次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的机会。
这个运输粮食的人,必须得是一个可靠之人。
田秀很快想到了人选。
转眼,田继业来到田秀面前。
“父亲!”田继业行礼道:“听说您叫我?”
田秀示意田继业过来,笑着说道:“继业,出来这么久了,有没有想念魏姬?”
田继业笑了笑,摸着后脑勺说道:“父亲,说不想是假的。”
“不过!”田继业正色道:“女人只能放在第二位,国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田秀拍了拍田继业的肩膀:“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田秀接着说道:“继业,此次我国要运送十万石粮食去巴蜀救灾,这事我想交给你办。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为赵国收买人心。”
田继业眼神坚定,拱手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
田秀满意地点点头,“巴蜀路途遥远,途中恐有诸多变数,你要多加小心。我会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手随你一同前往。”
田继业领命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他仔细规划运输路线,安排车马和人手,检查粮食的装载情况。
出发前,田秀再次叮嘱他:“到了巴蜀,要以赵国之名发放粮食,安抚百姓,切不可出任何差错。”
田继业抱拳领命:“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辱命。”
田秀目送着田继业离开,不知何时李斯站到了田秀身侧。
“丞相!”李斯突然开口。
田秀被吓了一跳,随即又很快安定:“通古,你怎么来了?”
李斯拱手道:“那支商队查清楚了。”
“哦?”
“他们都是从蜀地来的商人。”
田秀笑道:“蜀地来的商人?有趣。”
众所周知,秦国重农抑商,巴蜀目前名义上仍旧归秦国管辖,在秦国地盘允许商队出来,这本身就很可疑。
李斯小心的问:“要不要我让人把他们抓起来?”
田秀摇头:“不必,派人盯着点就行,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唯!”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毛遂的影子组织获取了不少其他四国的情报。
楚国春申君黄歇游走于齐、魏、韩三国之间图谋再次合纵对抗赵国。
但经历了上一次邯郸之战的失败。
齐、魏两国都对合纵的兴趣不大。
倒是韩国,韩王积极的响应了楚国,频繁派出使者到楚国去和楚王会面。
田秀听说这事以后,直接说了句:“好!韩王有种!”
李斯在一旁问道:“丞相,这韩王响应合纵,您为何说他有种?”
田秀冷笑一声,“韩国本就弱小,却敢在此时出头响应楚国合纵,倒是有几分胆量。不过,他们怕是忘了上一次合纵的教训。”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通古,密切关注韩楚之间的动向,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李斯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田继业带着运输粮食的队伍已经踏上了前往巴蜀的路途。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地形,但田继业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带领众人艰难前行。而那支来自蜀地的商队,依旧在咸阳城外徘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关中之地风起云涌,千里之外的图安小城同样也不太平。
公子丹听说赵国拿下了关中,竟被气的吐了一口血,晕厥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姬丹才清醒过来。
此时房间中只有吴名士在。
“先……”看到吴名士在房间,姬丹虚弱的开口呼唤。
吴名士坐到床边,道:“公子,臣在!”
姬丹握紧吴名士的手,眼中满是不甘:“赵国竟如此轻易拿下关中,燕国看来复国无望了!”
吴名士安慰道:“公子莫急,咱们再等等,齐楚魏不会看着赵国独吞秦国,他们肯定是要合纵的,到时我们机会就来了。”
“机会?”姬丹苦笑道:“强秦都被赵国打得一败涂地,他们又能做什么?”
吴名士沉默。
赵国只要消化了关中,就能彻底掌控天下大势。
到时即便是四国联合起来也不可能再抗衡赵国。
吴名士忽然说:“公子,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让我们复国。”
姬丹又是一笑,摇着头道:“先生,你还有什么办法?”
吴名士缓缓说道:“刺杀田秀!”
“刺杀田秀!”姬丹被吴名士这个想法震惊。
吴名士接着说道:“公子,只要我们能成功杀了田秀,赵国必乱,到时候四国一定会趁势攻赵,赵王也会趁机反扑,那时就是我们复国的机会。
“想法是不错,可刺杀田秀,这么危险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
“这…”吴名士想了想说:“臣认识一个燕国的乐师,名叫高渐离,此人朋友甚多,公子或许可以把他寻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