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二十)(2 / 2)

含冤暴卒

余玠抗战获胜,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

宝佑元年(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以金牌密令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同年七月(余玠之子余如孙所撰《玠府君墓志铭》称是五月十八日,余玠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岁。有传闻称他是服毒自尽。余玠死后,“蜀人莫不悲戚如父母”。

余玠死后,理宗为之辍朝,特赠五官。次年六月,侍御史吴燧等在宰相谢方叔等指使下奏陈余玠“聚敛罔利”的七罪,理宗下诏查抄余玠家财,之后又称他镇抚四川无方,劳军困民,命其家运钱“犒师振民”。十月,再经监察御史陈大方诬告,理宗遂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等一切官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宝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迫于朝内抗蒙形势和民间压力,理宗下诏追复余玠官职。

主要成就

主词条:安丰之战、余玠防蜀之战

余玠富韬略,通兵法。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营田、备战有功。嘉熙三年(1239年),率军远袭开封(今河南开封)、河阴(今河南郑州西北)一带蒙古军,全师而还。淳佑元年(1241年),率舟师解安丰(今安徽寿县)围。淳佑二年(1242年),余玠建策理宗改变轻武重文之风,深受赏识,出守四川。他到任后,革除弊政,遴选州县官吏,招贤纳士,大兴屯田,整顿军纪,使军势大振。针对蒙古骑兵善驰突的特点,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筑城守蜀之策,沿嘉陵江、渠江、涪江和长江两岸山隘、要道,筑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大获(今四川苍溪东南)、钓鱼(今重庆合川东)、云顶(今四川金堂南)等十余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并迁沿江各州治所于城堡,广储粮、兴武备,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堡寨防御体系。率领军民抗击蒙古军进攻,屡获胜利。淳佑十二年(1252年),击退蒙古军对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进攻。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

个人作品

《瑞鹤仙·怪新来瘦损》

有宋一朝,宋朝自太宗赵光义始朝中从不缺两类人:一为忠良,二为奸臣,汉奸。

在国家危亡之际,汉奸亡国,忠臣护国。假如那些忠臣殊杀奸佞小人,宋朝也许还能在延续一段时间江山,可惜,宋朝帝王昏馈不辩真伪,以至江山沦丧,汉族再次被异族欺压,直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再复汉人江山。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前期均已介绍过,在此不再重复,借为南宋杨太后殉国留下的遗言:

“本朝养士三百余年,尔上不知报君思,下不能使国泰民安,抵御外辱,皆为私欲害忠臣良将,尔可羞耻乎?”

在本期盘点结束之前,请看另一个视频,除崖山海战之外,另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钓鱼城之战

守将王坚,河南南阳人。早年加入忠顺军,加入忠顺军的王坚以勇猛而又富有计谋着称,屡立战功后来逐渐成为方面军统帅孟珙麾下的得力干将。

公元1234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军灭亡后,蒙古和南宋之间的对决成为此后半个世纪的主旋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公元1240年,王坚跟随自己的上级孟珙率军入川抵御蒙古人的侵略。

孟珙去世后他又协助另一位抗蒙名将余玠多次击退蒙古人的入侵。

因战功升迁为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一职,主持钓鱼城的防务。

蒙古大军准备进攻潼川府路合州,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移于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顶。

其山突兀耸立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

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州,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

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

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

公元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鸡爪滩,驻于城东石子山。

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

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小堡等处。但在宋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

四月三日连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蒙古军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

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被王坚率勇士力战夺回。

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

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

蒙军大举攻蜀,南宋对四川采取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高昂。

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

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的封锁进入重庆后又率舰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军阻截,经略使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战船百余艘,击退其援军乘势追至重庆而返。

时天气大热,瘟病流行。蒙古军战斗力大减,王坚乘机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其人人惊恐,夜不得安。

初五日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乘夜突破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几个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

蒙哥汗大怒,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

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亲临现场指挥,中飞石受伤,二十七日卒于军中,蒙古军遂撤围北还。

钓鱼城之战延续了南宋二十年的国祚,缓解了欧亚大陆的战祸,阻止了蒙古铁骑向非洲扩张。深远的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后世的人因此赞叹:“上帝之鞭在此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