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苏辙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后世所传颂;他的散文作品则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成为文学创作的典范。
其次,他是一位见解独到的史学家。在《历代论》中,苏辙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与规律,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他是一位书法大家。苏辙的书法风格端庄秀丽、刚柔并济,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综上所述,苏辙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代表作《历代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在诗词、书法等领域的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苏辙的才华与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与学术史上。
苏辙的诗词虽及其兄长苏轼,但有其特点。
前期欣赏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又是怎样的呢?
《水调歌头.徐州》
北宋. 苏辙
离别一何久,
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
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
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
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
翠羽帔,
紫绮裘。
素娥无赖,
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
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
相对永登楼。
此诗词同样写出兄弟手足之情,离别的伤感,又有别样的意境。
苏辙不愧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其兄长苏轼一样心怀天下百姓。
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那也是一针见血的看到王安石变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利于百姓的一面,却没有劝王安石修改变法中的问题。
这也是苏氏兄弟不足之处,虽胸怀天下百姓,却又顾虑士大夫利益,被贬也是情理之中。
而王安石变法中没有听取苏氏兄弟的见解,固步自封导致变法失败,王安石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王安石已经介绍过其人,本次盘点不再重复。
苏轼,苏辙两人皆是震古烁今的天才,后世戏称苏辙一生只做三件事,一升官,二捞哥哥,三送钱接济哥哥。
整个北宋167年国祚,自仁宗至哲宗空有唐宋八大家占其六位却不能善用之,朝堂上多为知乎者也之徒,实则一无用处。”
天幕在盘点名人时也不忘恶心一下宋朝皇帝,这让宋朝皇帝们脸面彻底丢到万界去了。
宋太祖赵匡胤早就没了脾气,而宋仁宗,宋神宗则是一脸懵逼,宋哲中则是气无处发泄,对着赵佶又是一顿拳脚,变法如何进行也只得等帝王聊天群下次开启后请教林枫这位万界称为神王的人。
一切都未可知,谁也无法确定历史的走向,而在现代社会的林枫与武珊珊得到双系统提示,他那许久没有开启的空间可以再次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