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晋文公(五)(2 / 2)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647 字 2024-02-14

子玉派宛春告诉晋军,请让卫侯恢复君位,将土地还给曹国,这样我们就接触宋国的围困。

狐偃因此对晋文公表示,子玉实在太无礼了。国君您只得到一个好处(解宋国之围),他身为臣子却得到两个好处(复卫君之位、归曹国之田),我们不能失去进攻楚国的机会。

先轸却对文公说,您应该答应子玉的请求,安定别人的国家这叫做有礼。楚国一句话能让三国安定,我们一句话却让三国灭亡。这样我们的行为就无礼了,又怎么能够作战呢?不同意楚国的请求,就等于舍弃了宋国。原本打算救援宋国,结果却见死不救,国君如何向诸侯交代?楚国对三国有恩,我们对三国有怨,仇怨埋藏得多了,我们又怎么来作战呢?不如私下里恢复卫君之位、归还曹国土地,来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同时将宛春抓起来激怒楚国,先与楚国交战再考虑其他的问题。

晋文公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便将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许诺恢复曹国的土地和卫国的君位,于是曹、卫两国便与楚国断绝了关系。

子玉果然被晋军的行为所激怒,率军追赶晋国军队,晋国军队因此后撤。

晋军中的官吏表示,以国君的身份避让臣子,这是耻辱,况且楚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为什么要撤退呢?

狐偃对他们说,统率军队,理直就气壮,理曲就疲惫,哪里在于时间的长短?没有楚国的恩惠,国君不能到达如今的地步,退三舍之地避让楚军,这是报答楚国的恩惠。如果背弃了楚国的恩惠,忘记了当初的诺言,反而去保护他的仇敌宋国,我们就理屈,楚国就理直楚国的军队向来有斗志,不能说他们疲惫。如果我们撤兵,楚国也回去,那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他们不回去,身为国君的退让,身为臣子的却追赶,那么理曲的就是楚国了。

于是,晋国的军队后退九十里,楚国的士兵不想追赶,可子玉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