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魏惠君本人来说,在位三十年,为人、为政,天下诸侯、贤才莫不知之。
魏国自文侯以来,强盛已久,虽有惠君与公子缓相争,朝堂平稳日久。一国一家,不历数代之乱、几十年之苦难,实难以有深入骨血之变革,既无此变革,便无法有焕然一新之气象,家国之实力断无法强盛。
虽有如此之言,天之灾祸,地之凶险,家国之困顿苦难,非人所能预料。然,招才纳贤,为政为国,修德明礼,此正途也。身在正途,可见光明,犹不知前路如何,得利于生民,得利于家国。
既已知内,则当谋之于外。
当时,诸侯之中,秦、齐、楚、魏,四国实力最强,楚国居于南方,与中原诸侯多有不和;秦国久居西戎,远离中原诸侯,与魏国接壤,多有纷争。
魏国想要在外交上有所作为,甚至以此挽回国势,齐国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虽然魏国也曾两次败于齐国,马陵之战,太子申被俘,上将庞涓战死,魏国不得不向齐国低头,与齐国交好,并以此牵制秦、楚两国。
两国相王,明显是早有此意,魏国有交好齐国、挽回颓势之意,齐国有为国正名、称霸诸侯之意,自然是一拍即合。
而放到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此次相王,可以算是魏国霸权的一次落幕,齐国开始称霸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