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都御史王文(1 / 1)

不过那些大臣自然不会死心。

就算是各地的藩王被打发了。

他们这些大臣可不会被打发。

京师,顺天府。

作为后来搬迁的国都。

顺天府的繁荣那是无与伦比的。

虽然要比陪都南京稍微差那么一点。

但是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

在顺天府,从天掉下一块砖。

能够砸死一大片九品官员。

...

王府。

王文作为现在的都御史。

风光无两。

都御史的权力太大了。

明朝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

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所以在明朝,哪一个官员看到了都御史不是瑟瑟发抖?

深怕都御史写奏疏弹劾自己。

而王文也是十分厉害的。

在朱祁镇位之后。

给了王文极大的权力。

让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但是有趣的是。

朱祁镇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许多大臣想要迎接朱祁镇回来。

但是王文却是以也先必定勒索大明为理由拒绝了。

那些大臣看着王文是都御史啊,害怕的很。

于是都不敢说话了。

后来朱祁钰得病了。

朝廷之群臣想要复立朱见深,让其作为太子。

不过王文又是拒绝了。

王文说:哪能知道皇的意见到底要立谁呢?

当时朝廷之都在传。

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皇储。

可见王文在当时朝廷之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

王府。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

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悬“怡红快绿”匾额。

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

其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有致。

这比皇帝的庭院还要美三分。

王文坐在书房之中。

两旁站立了不少人。

“大人,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

有人问道。

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

“之前皇帝改革天下,让天下士绅富商难看!”

“本士绅一统,想要摧毁革改!”

“不过,镜子之威来势汹汹,那些士绅富商不攻自破!”

“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家都应该知道现在的皇帝非同一般!”

“其中计谋非同凡响!”

“那些藩王不过肥头猪脑耳,只见眼前小利,不看天下大局!”

“于是被阵线被轻松瓦解,还给皇帝消除了心头之患!”

王文说话,慢悠悠的。

诸位跟班战力,丝毫不敢动弹。

明史·王文传中记载。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

可见其的厉害之处。

“不过现在我等还有一个办法!”

“罢官!”

“鱼死网破,不破不立!”

“若是我等打通关节,齐齐罢官的话。”

“料想皇帝陛下定会心软,此谋可成也!”

这话一说出来,大臣门都是互相对视了一眼。

不敢接话。

罢官,辞官弃职。

站着的诸位都是露出思考之色。

这件事历史之还真没有出现过。

主动罢官,听起来怪怪的。

但是这件事情用脑子想一想都不太可能成功。

先不说有多少人想要做官。

就说朝廷之,同一个部中官员都不见得能够同心协力。

他们凭什么相信王文有这个能量让百官集体罢官呢?

而且王文在朝廷之名声本来就不太好。

明史·王文传中记载。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臣明明都知道王文是冤死的,但是都因他平常刻薄强悍。

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

所以王文本来就不得人心。

要不是手中有着权势,那会有这般多的狗腿子?

王文自然知道站着的各位在想什么。

“我和高古,相熟悉,由他的帮忙你们看如何?”

听完了这句话,站着的官吏门眼中出现了亮光。

高古,来头就大了。

这件事还要牵扯到致仕的陈循。

陈循本来在内阁之中是和高古政见不同的。

但是他又是首辅。

高古自然一个人搞不定陈循。

于是在朱祁钰在位期间,联合太监王诚。

将王文送入了内阁之中。

然后两人联手搬倒了陈循。

然后高古做了首辅。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

没有朱祁钰位,而陈循也是自己退下了。

高古以为首辅要到他的手了。

没有想到便宜了徐有贞。

高古心中那个气啊。

徐有贞退下了,便宜了许彬。

高古心中自然不服。

但是历史给高古的评价非常的高。

在他42年的官宦生涯中,清直公正,谨勉从事,不谄不渎,深得皇帝信赖。

所以在站的各位官吏都知道高古的脾气。

王文能够让高古和他们同流合污?

看着王文自信的眼神。

各位官吏还是稳了一手。

“王大人,若是您和高大人商量好了还记得通知我等!”

王文知道这些小官,那都是墙头草。

他们眼中没有对错,只有输赢。

他们只跟赢的人。

王文随机给高古发了拜帖。

毕竟现在高古高居内阁。

而他还是一个都御史。

必须要发拜帖。

高古听闻王文来找,自然十分的欣喜。

高古在历史推荐了王文进入内阁,那完全可以说明他们的两的关系很好的。

“高兄,你可知道官商分离的诏令?”

高古自然知道。

那是陛下发布诏令,进入内阁。

然后内阁发送到六部进行执行。

“如何?”高古十分的奇怪。

这件事情和他没啥关系的。

因为四品以本来就不允许经商。

而且高古淡泊名利。

在景泰年间,他进谨身殿大学士兼少保东阁大学士辞职返乡。

回乡后高谷闭门不出,谢绝宾客,专心论著,著有《育斋集》二十卷。

且闲暇赋诗,寄情于山水之间,即兴填词,倘佯于田园之。

王文笑道。

附耳细细说道。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