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坐而讲古(2 / 2)

杨过首先问道:“师娘,师姑,你们当年练功的时候,都是怎么练的?”

黄蓉说道:“我们两个练功的时候,和你们没什么两样。师姐比我好一些,她是自觉的练功,我就比较懒了,每天都要我爹爹和师兄逼着练。所以,我们两个的武功到现在也只是平平而已。要不是我们所学的武功都是江湖上最顶尖的武功,只怕还没有现在的成就。可你们的大师伯和师傅就不一样了,他们练功的时候非常刻苦,所以现在才成了江湖上最厉害的高手之一。”

张芙的内心中,其实是极为佩服自己的父亲的,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张云风解决不了的事情。所以这时听母亲讲起父亲练功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摇晃着黄蓉的手说道:“娘,你快说说,爹爹和郭师叔是怎么练功的?”

黄蓉笑着拂了一下张芙的头发,说道:“你郭师叔小的时候是怎么练功的我不知道,不过后来我们一起拜在你们师公门下之后,我却是见到他如何练功了。那个时候,你爹爹和你师叔一起学《降龙十八掌》,你师公要他每天练习一百遍,他就每天练习五百遍。你师公要他对着大树打一百掌,他就打五百掌。每天练下来之后,双手都是鲜血淋漓的,可第二天,还没等伤好了,他又继续打,都不知道被大树磨去了几层皮。”

雅文吧

黄蓉这么一说,顿时让七小都张口难言。如此刻苦,当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一想到每天都要把手上的皮扒去一次,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痛苦的神色,仿佛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似的。

穆念慈见这些孩子被吓到了,于是轻松地笑道:“师妹,你这是以偏盖全了。靖哥刻苦是不假,可那是因为他的天资比别人都差,所以只能以勤补拙了。这些孩子当中,资质最差的就是破虏了,但也比他父亲强一些,自然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杨过这时又追问道:“小师姑,那大师伯他又是怎么练功的?师傅师母常说,大师伯和小师姑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人,聪明人又是怎么练的呢?”

黄蓉欣喜地拍了拍他的脑袋,说道:“这个问题问的好,谁说聪明人就不用下苦功了?要说聪明,我虽然不敢说的天下最聪明的,可也不认为就比你们的大师伯差多少。可我的武功却差的远了,就是因为我练功的时候不那么努力。你们大师伯小的时候,就经常把自己的手脚上绑了重物,然后跳到大海里,在水里练功。每次不把自己累的筋疲力尽,就绝不肯上岸。有好几次,就因为没有力气爬上岸,险些淹死在海里。而且,涨潮的时间他更是从不错过,都不知道被大浪卷去了多少回。”

听黄蓉讲述张云风幼年时练功如此拼命,众小都是骇然失色。其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张芙。这些孩子中间,只有她是看着大海长大的,非常明白大海的力量有多么深不可测。张云风居然以人力与自然相抗,这是何等的意志和勇气?再和自己平时练功时的情景比较,那简直是天上地下。

司马赋出身平民,虽然年纪最大,可也总是少言寡语,今天也忍不住好奇心了,出言问道:“师母,那师傅他的武功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了?还有比师傅更厉害的人吗?”

对这个问题,黄蓉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回答。穆念慈却说道:“你不说,我来说。真不明白大师兄,总喜欢藏着掖着的。我跟你们讲,如今的江湖上,如果单纯以武功论的话,粗略地分成绝顶高手,一流,二流和三流。象我这样的,只不过是二流而已。可你们大师伯,却在绝顶高手之列。江湖上流传的中原五绝,华山论剑你们都听说过吧?到了今天,当年的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阳已经去世,其他的四人难分高下。而能够和他们的并肩的,就只有王重阳的师弟老顽童周伯通,和你们的大师伯了。”

穆念慈的话,让这些孩子又是一阵惊叹。郭襄却紧接着问道:“那爹爹呢?爹爹是哪一流的?”

她孩子气的问话,让穆念慈和黄蓉都是一阵好笑。黄蓉也极喜欢这个小丫头,伸手把她抱了过来,说道:“你爹爹啊,你爹爹当然也是绝顶高手之一喽!虽然他一直说自己不如你大师伯,可实际上,就是差一点也差的有限,当真是一线之差而已。”

穆念慈却说道:“师妹,你就别替他吹嘘了。靖哥他虽然也很努力,可毕竟在天资上远不如大师兄。当年我们同在师傅门下学艺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总是师傅先教会了大师兄,再由大师兄教靖哥。大师兄对我们来说,是亦师亦兄。没有大师兄的提携,哪有我们的今天。”

黄蓉和穆念慈两个人这一通讲述,简直把张云风提到了神化一般的高度。这让众小都对张云风产生了景仰之心。可就在这个时候,屋内传来张云风的声音道:“饭菜还没做好吗?我和郭师弟都快喝醉了,菜怎么还没上来?”

这一句话,顿时把他自己从神坛打落回人间。张芙更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