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却在李隆基手背上轻轻掐了一把微微嗔道:你也知道人家立了大功却不放人家妻儿前去团聚要不是臣妾坚持。三郎此举岂不是伤了边关将士的心.
李隆基尴尬的笑了笑这是我大唐例制边疆带兵之将须有家属留京再说朕最后不是依你了吗
两人正说着高力士悄悄走到李隆基身后低声禀报道:陛下。李相国有要事求见
李隆基兴致被扫不由脸一沉挥了挥手道:朕现在没空。改天再说
杨玉环见高力士欲言又止知道他有大事便推了推李隆基软声求道:三郎还是去吧你好些日子没关心朝政了臣妾可不想被大臣们骂.
他们敢李隆基脸一板随即又拍拍杨玉环的手安慰道:朕听爱妃的.
说完他回头对高力士道:让相国到御书房等候朕随后就到.
李林甫来找李隆基自然是为了李清的事他身在长安对生在万里之外大食的情报并不灵通只知道大食国爆内战却不知道内战已经渐渐结束更不知道大食的战剑已经指向东方但李清厚厚的一本奏折却详细讲述了昭武九姓胡地区对大唐地重要性它是大唐与大食地带若它们被大食吞并那大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安西四镇如果它再和吐蕃结盟大唐便腹背受敌边患将百年难靖.
李林甫毕竟是做了十几年地宰相他的眼光也是常人难及大唐很多重要地战略决策他都参与制定李清的奏折他完全赞成情况紧急他当即进宫求见李隆基.
皇上驾到当值太监尖利喝声打断了李林甫的沉思他立刻站起身来走在门前必恭必敬地接驾.
过了好半天李隆基才在大群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来李林甫立刻迎了上去深深施一礼道: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让相国久等了.李隆基摆了摆手示意他跟自己进来.
御书房已经收拾干净光线明亮房间里飘溢着淡淡的清香御案上摆了几本奏折那是高力士觉得事关重大而没有代批的.
李隆基随手翻了翻第一本就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请功书洋洋洒洒近万字李隆基微微冷笑一声并不细看高仙芝在朅师国地所作所为他已经通过边令诚的密报所了解李隆基对他擅自住进朅师国王宫和接受吐火罗诸胡的觐见二件事尤其恼火恨不得立刻就剥夺高仙芝一切职务看他还敢妄自尊大但李隆基城府极深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动高仙芝的时候他手握安西精锐士气正盛若逼得急了难保他不会真的自立为王此事不能急须先骄其心慢其志等待机会来临再慢慢收拾他
李隆基想罢便对李林甫道:高仙芝这次立下大功朕打算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相国看如何
此事皇上做主便是臣无异议
李隆基微微笑道:相国现在倒变得油滑了什么事都推给朕.
他便将高仙芝的请功书递给李林甫道:将士们立功就要封赏这个折子朕准了交给兵部和吏部会商至于高仙芝和李清地封赏让朕考虑考虑再说.
李隆基既然提到李清李林甫立刻接口笑道:也是巧了老臣今天就是为了李清而来.
李隆基这事才想起李林甫有大事禀报立刻回到座位上问道:李清有什么事
臣刚刚收到安西来的急件.
李林甫从怀中取出李清的奏折双手递给李隆基道:这是安西长史李清地紧急奏折臣觉事关重大必须立刻呈禀皇上.
事关重大李隆基眉头一皱如果李林甫都觉得事关重大那事情一定不会小了他便将封赏高仙芝的事放到一边接过太监递来的奏折翻看细读起来.
时间在慢慢过去李林甫见李隆基的眉头一会儿皱一会儿舒一会儿掩卷长思一会儿又翻开再读表情变幻莫测但说明他看的很认真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林甫的后背都被汗浸湿了这时李隆基终于合上了奏折慢慢走到窗前遥望西边他第一次知道在西方大食的疆域和强大并不亚于大唐西域千山万水并不能阻挡他们对富庶大唐的窥视.
相国此事你怎么看李隆基的声音有点沙哑.
皇上是指大食还是石国
李隆基回头看了他一眼沙哑的声音慢慢变得清晰强硬这两件事难道不是一样吗
陛下老臣同意李长史的建议绝不能任由大食将手伸到热海湖边老臣提议就由李长史出使石国调停石国与拔汗那国的矛盾.
光调停是不行的必要时还要教训教训怀有异心的臣子.
李隆基慢慢转过身来眯缝着的眼睛里射出阴冷的目光他果断地下令道:传朕的旨意封李清为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全权代表大唐调停石国与拔汗那国的争端另外命高仙芝立刻进军碎叶城.
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即将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