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的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团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的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的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们去忙吧
李隆基没有说话。杨玉环的话使他微微有些不悦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将祖宗基业守好。还用我这把老骨头在此挣命吗他的皇位是我传的。现在皇权旁落我责不容辞。累点苦点也没办法了。
说到这李隆基轻轻咳嗽一下拉长了声调对杨玉环道:以后我的静室你就不要来了我颁给不少大臣可以直接进我静室地令牌以示恩宠你在这里被他们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杨玉环美目轻轻垂下她是个内心极敏感的女子三郎最近对她地冷淡她怎会感受不到虽然他从不说为什么但杨玉环知道三郎是把丢失皇位的责任推到了她地头上甚至杨家也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根源。
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这些年沉醉于歌舞欢娱确实使三郎耽误了国事杨玉环慢慢站起来低头快步向外走去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白玉无暇的脸庞滚落李隆基将一切看在眼里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任她形单影孤地离开了静室。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李隆基立刻将杨玉环的眼泪撇在一旁地心思又回到废立大计上很快骆奉仙飞快跑进来急声道:太上皇陈三贵有大事求见
陈三贵是李隆基的贴身侍卫是马嵬坡事变后一直跟着他地老侍卫之一现在被李隆基派去监视每日拜见李豫的大臣此人一向以稳重见长既然他有大事那必然真地是大事了。
快让他进来李隆基立刻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口。
只见一名魁梧地大汉疾步走来对李隆基半跪行一个礼道:禀太上皇属下今天现一件大事
讲
属下现皇帝偷偷出宫了属下一路跟随现他竟去了奉天
什么
李隆基大吃一惊李豫竟然偷偷出宫这是怎么回事李隆基的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趁这个机会杀了他但呆立良久他才好容易将这个念头压下来行事仓促反而会坏了大事他定了定心神又问道:李豫到奉天做什么
具体属下也不知道但属下看见边令诚率领几百名士兵来迎接皇帝皆伏地三呼万岁
李隆基忽然倒吸一口冷气他明白了这一定是边令诚将兵藏在奉天这些兵若不是他从河东带来就是新招募地。
他背着手低头走了几步边令诚李隆基将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遍这是自己提拔的心腹宦官现在居然效忠李豫他顿时觉得心中又酸又恨一股怨气冲天而起边令诚怎么能背叛自己
他渐渐停住了脚飞快写了一封信回头将陈三贵招到面前将信交给他并低声嘱咐他道:明日你去一趟奉天务必将边令诚带来见我.
经过一夜的劳累边令诚终于将李豫送走此时黎明已经来临天气寒冷而又晴朗天空飘着几缕轻云风正转成西南风略略带着一点湿润的气息。
大营里寂静操练了一夜的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地睡了只有边令诚孤睡不着沿着军营小道慢慢散步他昨晚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和当年的高力士一样了可他的心中依旧感到空空荡荡没有半点喜悦这也难怪一纸空衔怎么能让他高兴得起来前面有块孤零零的大石
他索性坐上去拔一根草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呆望天空想着心事。
昨晚皇上含蓄地提出要求他将军队再扩大到一万人所需钱粮均由他来负担一万人边令诚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一万人足以控制长安但李清还有三万人驻扎在关中各地呢
况且如果大军返回李清还能容他吗
边令诚摇了摇头皇上明显是纸上谈兵现在费劲周折才募到三千军再募七千人营地训练粮食都是大问题更重要是如何保密想得太简单了啊
边将军一名士兵远远跑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道:大营外有一人有急事寻边将军说是你的故人
故人边令诚从大石上跳下满脸疑惑地朝营门走去他的故人不少可谁知道他在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