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八)(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1580 字 2022-05-10

这一回能不能给辽贼刻骨铭心的教训,也要看一看河东乡勇究竟能做到哪一步了。韩冈说着,抬眼望着前方,前面快到三交口了吧

折可大不顾形象,踩着马镫站了起来,远远地瞥了两眼,再有三里路。

哦,的确是快了。韩冈道。

宋军自太原城休整后继续北上,行军速度不算慢,以骑兵扫荡周边,并侦查敌情,主力步卒则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前进,比起之前从太谷赶往太原要慢了一些。

从骑术上,宋军骑兵自然远不如,但从战马的状况上,却远胜辽军。萧十三不是没有派出骑兵来sāo扰韩冈,可都是在外围便被宋军的游骑凭借着更有体力的战马给消灭了。

离开太原城不过一ri,韩冈一行大军便已经抵达了太原城北的交通要地三交口。

三交口隘是太原前往定襄雁门路的入口,从北出石岭关门户的门厅过道,地理位置甚为重要。但韩冈的前锋却很顺利的就占据了这一处要隘,根本没有受到辽军的阻碍。

辽贼不应该弃守三交口的。留光宇环顾左右,此地冲沟网布,雨裂密织,地势险要。太宗皇帝曾任潘郑王河东三交口都部署,屯兵于三交口。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何可以弃而不顾

国初名将潘美曾奉太宗旨,屯兵在三交口,提防辽军。无论是留光宇折可大,还是韩冈及曾在他任职河东时便在门下的幕僚,了解此事的人并不少。

此地离太原城太近了。沉默了一路的黄裳开口道,如果是为了攻打太原城,屯兵于此,那是没话说。但为了守住石岭关路而把守此处,却是自寻死路。

留光宇回头望一望,南面不远处,便是太原城的所在。在湛蓝的天空下,分外显眼。

黄裳话音刚落,田腴接口道:由于实在太近了,所以武经总要中,便直接说太宗皇帝废晋阳城,移州治三交,其实呢,根本是阳曲县。

先迁去的是东面。黄裳更正道,以榆次为并州,只是榆次县地理位置太差,不利商旅,故而才又在三年后,太平兴国七年二月迁至阳曲县。

留光宇眨了眨眼睛,笑了起来,不愧是枢密幕中得力臂助,地理掌故,无不jg熟啊。闲闲的赞了黄裳田腴两句,他又转头问韩冈道:若是枢密指挥辽贼,当如何守

不论是守城,还是把守关隘,都不可能就直接退守城墙。在守军尚有一定的实力情况下,都会以城防关隘为依靠,遣军前出防守。韩冈不以为意的说道。

就是韩冈守太谷,也是将主力放在外围虎视,这才逼得辽军在太谷站不住脚。如果全都堆在城中,萧十三只要派兵封住城门,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解决北上援军的威胁了。

以石岭赤塘二关为枢,以百井寨为纽,将一整条谷道都作为中轴。三交口则会放些人监视动向。韩冈停了一下,补充道:如果辽人手中是步兵的话,肯定是这样守了。

留光宇愣了一下:那骑兵呢

韩冈没答话,却看了折可大一眼。

折可大会意:正常就不该从太原撤走,平原上的野战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在狭窄的山谷中,攻防战必然是硬碰硬,骑兵难以纵马,会被步卒压着打。他笑了笑,河东山势不比陕西,陕西千沟万壑,道路相通,所以党项人的铁鹞子往往可以前出伏击。但此地的山势就难做到了。

只不过韩冈抿嘴冷笑,萧十三不想撤也得撤啊。

在三交口暂歇,韩冈便遣骑兵深入谷道去探查辽军动向,又派了折可大去检查谷中的道路。

韩冈在太原时,因为从三交口到石岭关一路的道路年久失修,不利于交通运输,且当时北面的代州也正面临辽军的威胁,便抽调了大批的人力和钱粮将道路修葺一新。

修路的时间不久,道路的质量便还说得过去。如果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官道,到了冰消雪融的chunri,重一点的马车驶过,便是两条水沟出来,有的路面甚至会有能把人给陷进去了的大坑。而韩冈修葺的这一条道路,纵然千军万马近ri刚刚从此处来去,依然保持着很不错的路面状况。

运载军需的马车应该没问题了。遣人检查过道路后,折可大回来对韩冈说道。

不过韩冈没空理会,派去侦查的斥候也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位熟人。

是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