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的功夫,沈默已经想透了其中的利害,心便一点点往下沉。可皇帝这样,任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只能无奈的应下。
2k小说
你可以告诉他,嘉靖的话说的愈发直白,显然对此事的渴望,已经超出了理智:他认不认错,不仅关系到他一人一家,那些关在牢里的言官,朕暂时还没收拾他们,只要他认错,这些人朕都不予追究;否则,每人廷杖八十,能剩下几个,就看造化了。说着有些凶狠的看沈默一眼道:还有你,也别以为自己安枕无忧了
微臣知道了沈默又轻声应下。
唉见他答应了,嘉靖叹口气,语气软化道:你须对他讲清楚,朕今病久安能视事让他莫要道听途说,误会了朕。这话也是实话也是屁话,因为这几年嘉靖确实病得不轻,国事尽托付于徐阶,但几年前,十几年前,皇帝可没病吧少字还不是一样怠政修玄
但皇帝这近似恳求的语气,让沈默心中竟有些酸涩,虽然早就盼着这一天,可毕竟是一代极聪明刚愎的帝王,竟让个臣子逼到这份上,实在是让人不能不心生感慨
可当离开大殿,让冷风一吹,沈默打个激灵,就不管皇帝的心情,只为自己伤神了
很显然,嘉靖被海瑞这一通极谏,加上疾病缠身,估计是不再相信修炼长生的鬼话了。一旦正视现实,显然要考虑身后的光景了嘉靖应该也知道,自己这些年人事儿没干多少,评价不会太高,加上海瑞亘古未有的一通臭骂,皇帝自知有沦为千古笑柄的危险。
再说海瑞这篇奏疏,也着实太过惊人,即使沈默看来,也只能说是可见一片赤子之心,但无论如何,话不是这么个说法。嘉靖是矜高的人,这辈子没被人指着鼻子痛斥过,又不会蠢到象胤老四对陆生楠那样,专门写文章一一驳斥。要不出了这口气,结果肯定窝囊死。
就像嘉靖所说,杀了海瑞,只能成全他比干的名声,那皇帝可就跟纣王画上等号了,这是嘉靖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一定要海瑞认这个错,才能挽回一败涂地的圣名
可海瑞能低这个头吗沈默虽然还没尝试,却也知道绝不可能若有一丝动摇,他就不是海刚峰了。
所以皇帝的任务,注定是无法完成的,但圣旨如山,岂容他讨价还价,所以明知是完不成,也得乖乖去做。
~~~~~~~~~~~~~~~~~~~~~~~~~~~~~~~~~~~~~~~~~~
在提刑司太监的陪伴下,沈默离开西苑,来到禁门前,他婉拒了宫里提供的轿子,登上了依然候在那里的马车。
一上车,沈明臣便黑着脸告诉他三个不怎么好的消息:第一,京城戒严,九门紧闭,不放任何人进出第二,皇帝急召三边总督杨博火速回京;第三,就在刚才,裕王将请求发落的奏疏递上后,便关闭王府大门,不放任何人进去。
头一个和末一个消息,沈默都有心理准备,但中间一个对他的震动实在太大,沉默半天,方才喃喃道:竟这时候把杨博调回来
余寅低声道:杨博此人文武双全心机深沉,年轻时便名震四海,几十年来在朝则居兵部出外则镇方面,在军方的威望之高,当世无人可敌尤其是九边的军队,还有京城的禁军,都曾经是他的麾下,门生故将极多,其势力之于军方,正如徐阁老之于文臣,都是执牛耳的大佬。余寅是天生的幕僚,什么时候该多说该少说不该说,拎得清清楚楚。
是啊,提起杨博来,沈明臣也是一肚子话:当年他随翟阁老巡边时,我曾见过他一面,的确是百年一见的人杰,不仅聪明绝顶,而且沉稳练达,且胆气颇豪若是生在乱世,必是一方豪雄。
沈默登时想起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了,好么,越说越玄乎,把姓杨的比成曹孟德了。但这样的评价,出自两大谋士之口,足以让沈默重视起来其实不用他们说,沈默也不可能小觑了杨某人,毕竟是徐阁老推崇的能臣是山西帮的灵魂人物更是嘉靖在感到威胁时,首先想起的人。
这种光景下,这样的人物回到京城,对局势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分割
要出发了,悲催的航班半夜才到,不知会被会被卖到越南去这几天的更新基本有着落,大家不要想我啊,另外预报一下,回来后就是三公槐辩论,不过我还没写,哦哈哈哈
第七六零章较量二
第七六零章较量二,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