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六章尚书遇袭下
沈默一方面与兵部上下积极谈话,消除尚书遇袭事件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又令兵部立即调蓟镇总兵戚继光回京重领神机营,并奏请皇帝起复东宁侯焦英统领京营。
对于这两道饬令,王崇古和霍冀有些嘀咕,这二位可都是沈默的亲信,好容易才撵出京营去,怎能让他们轻易回来呢虽然沈默现在是分管军事的大学士,然而想要插手部务,却主要靠自身的影响力,如果兵部铁心不买账,他只能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来,通过之后,再以圣旨的形式下颁兵部如果通不过内阁会议,就只能无可奈何了。
而且两位侍郎判断,以目前内阁的态势,通不过的可能性,甚至要大于通过的可能,所以他们并没有立即执行他的饬令,而是在当天晚上,由王崇古前往杨博府邸问个可否。
听了王崇古的汇报,杨博陷入了沉默,良久才缓缓道:听说内阁会议上,徐阁老提出,要整改兵部
啊王崇古有些错愕,旋即道:好像有这么一说。
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兵部和主管军事的大学士对着干,杨博有些萧索道:你说会怎样
怕是更给他们理由和借口了。王崇古说着微微摇头道:不是说,徐阶和沈默不睦吗。
不睦他们也是师徒就凭这便比我们近杨他一眼,语调恢复平淡道:更何况在这次倒拱阁潮中,沈默的表现使他们的关系大大缓和
没看他干什么呀王崇古皱眉道。
没干什么就对了。杨博道:朝野皆知,沈默与高拱相善,然而在历时三个月的倒拱中,他不曾为高拱说一句话,也没有给徐阶使绊子说着手一抬道:我知道你想说徐陟的事,但在徐阶眼里,我的嫌疑更大
王崇古的话被憋回去,只好继续听他道:关键时刻能和高拱划清界限,无疑能让徐阶大大的松口气,觉着学生就是学生,打断骨头连着筋现在让他三心二意的高拱也走了,该给的教训也给了,徐阶还是要用他的。
呵呵,王崇古笑道:您的揣测也太善意了吧。
不是我善意。杨博叹口气道:而是我对沈拙言太了解了,别看这小子整天低眉顺目,其实他骨子里,根本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亡命徒说这话时,他想到了去年秋里,那家伙连诳带骗的取得了自己的信任,拉出部队去跟俺答干了一仗那一仗也就是打赢了,要是输了的话,他沈某人轻则仕途完蛋,重则拉出午门斩首这哪是个稳字当头的政治家该干的事儿
事后杨博反复推敲,都被沈默那种藏在骨子里的疯狂所震惊,所以才会在其入阁的事上采取了妥协,就是为了不跟这个疯子彻底交恶。在今春的阁潮中,这家伙却玩起了失踪,大出杨博的预料其实杨博真正要算计的是徐阶,他认为沈默会帮助高拱的,或早或晚。只要这两人联起手来,再加上自己的力量,未尝不是徐阶的对手
然而他等啊等啊,直到高拱败局已定,也没等到沈默出手,这才知道自己失了算。此刻先机尽丧,再想保高拱也只是给他殉葬了,所以杨博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自保,公开表态保徐阶,不仅大丢面子,还得罪了盟友
~~~~~~~~~~~~~~~~~~~~~~~~~~~~~~~~~~~~~~
直到此时,杨博才明白沈默为何一直按兵不动,这小子极精明地选择了,对他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策略沈默毕竟与徐高二人的关系都非同寻常,如果言行中流露出明显的倾向性,肯定要遭到另一方的痛恨。所以在公开场合,沈默只是保持沉默,不发一言,更不要说站出来为谁辩护了。当然,也会做些表面文章,比如在徐阶和高拱面前,说些无关痛痒的劝解的话,给人一种他沈默很为难很尽力在调解徐阶和高拱的矛盾的印象。
至于暗地里,沈默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杨博不得而知,但估计左边拍胸脯右边表忠心之类的事儿没少干,不就不是沈拙言坐山观虎斗两不得罪,这就是沈默的对策。
这九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就难上加难了,毕竟这不是小孩过家家,而是在与当今最顶尖的政治家周旋,一旦露出马脚,便会满盘皆输,然而沈默这个疯子,还是这么做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真的做到了,不仅没有被扯进阁潮的漩涡里,还在一地鸡毛的混乱中,觅到了掌握兵部的良机,于是断然出手以杨博对他的了解,其必定后招绵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挠头啊。杨博苦笑着摇头道:理智的人不可怕,疯子也不可怕,但理智的疯子,就太可怕了因为他的举动总会出乎你的意料,却又往往十分有效,让人防不胜防。
那怎么办听杨博对沈默如此忌惮,王崇古郁卒道:乖乖的依命行事再把兵部全交给他
那哪行呢,杨博寻思半天,低声道:他得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如何把王汝观的事儿处理周全,如何平息京营的混乱,这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说着看看王崇古道:咱们不宜直接和他起冲突,知会一下几位国公,让他们的人务必顶住,时间拖得越久,就对他越不利,对咱们却越有利。
崇古点点头道:我今晚就让人去传话。
另外。杨王崇古道:让部里那些人,最近收敛点,别给人家落下把柄。你也不能一点面子不给他,趁这个机会,除去几匹害群之马吧,还不用自己当恶人,何乐而不为呢
崇古又点头,然后继续等着杨博的吩咐,却见他已经端起茶盏润喉了,显然已经说完。不由有些失望道:就这些咱么不主动出击,给他点颜色看看这才是他来找杨博的真正目地。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杨博摇摇头,望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幽幽道:最近少往我这儿跑
~~~~~~~~~~~~~~~~~~~~~~~~~~~~~~~~~~~~~~~
很快,王崇古就明白了杨博为何如此消沉,仅仅隔了一天,大名鼎鼎的詹仰庇,便上书弹劾杨博,说帮凶既然已经遭到惩罚,为何始作俑者却还厚着脸皮赖在朝堂上又说杨博这个人,十分的阴险,这下把高拱个蠢人坑惨了,被他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身为四大能战之一,骂王詹仰庇的号召力,也就是比欧阳一敬差一点,马上就有一些个言官起哄架秧子,对杨博发起了全方位弹劾,不仅局限在京察事件上还有去年爆发的冬服事件,以及更早的与蒙古人暗中讲和细数起来,老杨博最近几年的破绽,竟要比之前几十年都多,其实他有苦自知,这是因为随着王崇古霍冀这样新一代势力成长起来,他们胆子更大做事更少顾忌遇到风波总是想着参与进去,而不像他和葛守礼这样的老一辈,总是会选择回避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