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王寅微闭着双目,缓缓道:今天下午,这消息差不多就传开,也该让他们把舆论造起来了东厂竟然私设刑堂,把功在社稷的大臣活活打死,群情激奋是必然。要抓住这个宝贵时机,先将大帅的名声洗白了。注意引导言论,以缅怀大帅的功绩,强调他所立的不世之功为主,不要过多议论幕后元凶以免着了痕迹,反而不美。说着睁开眼道:这次没有人会替都察院说话,只要大帅灵柩进城时,引起足够的轰动,后面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好的。对于能让胡宗宪恢复名誉,沈明臣十分乐见:这些事我最在行,你和大人放心好了。
~~~~~~~~~~~~~~~~~~~~~~~~~~~~~~~~~~~~~
其实这两日,便有消息灵通人士,将都察院和东厂,擅自在山东刑讯胡宗宪的事情散播开来,只是这事儿太过匪夷所思,完全称得上士林丑闻了。所以官员们大都保持沉默,期望着能有新的消息传来,证明这是谣言。
今天下午,新的消息终于传开,然而更加耸人听闻那胡宗宪竟被刑讯致死,遗体正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以最快的速度往京城运来。因为漕督山东分司的奏报,是明发北京的,很多通政司的官吏都看到了,由不得人不信了。
于是议论再也压不住,京城十八衙门,全都炸开了锅。官员们一个个激愤莫名议论纷纷,深以为耻一见到都察院的人,便大声质问:这是真的么你们真的与东厂同流合污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往日里趾高气扬的御史言官们,转眼就灰头土脸,成了过街老鼠,全都灰溜溜的躲回都察院。对于自诩道德之士的御史们来说,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他们凑在一起大声嚷嚷发泄邪火,怨气都能把都察院的屋顶掀开
骂了一阵子娘,他们觉着根本不解恨,便一起去后面找总宪大人问个明白。但左右都御史根本不在衙门,他们就找到唯一在衙的右副都御史邹应龙,让他给个说法。
你们是从哪儿得的消息我怎么没看到奏报邹应龙矢口否认道。
外面都这样说言官们大声道:无风不起三尺浪
我还三人成虎呢邹应龙冷笑一声道:总宪大人已经去内阁,要求恢复都察院的名誉,严惩造谣生事者相信很快就有文移过来,澄清这一切
见他说得言之凿凿,众言官开始动摇了,毕竟他们也不愿这是真的,那样的话,实在是太打击人了。
都滚回去吧邹应龙一挥袖子道:谁再敢信谣传谣,严惩不贷
是御史们迟疑着施礼退下,不一会儿就散了。
待最后一个言官的背影,消失在门洞之中,邹应龙的脸上挂起了一丝冷笑:总宪大人,我可是什么都不知情,到时候可别怪我把话说得太死这是个去掉副字的难得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不愧是能看准时机,一本参倒严嵩的邹应龙,其眼光之毒辣敏锐,确实有过人之处如他所料,王廷相在内阁根本讨不到好。等了足足两个时辰,从上午等到下午,饿得两眼昏花,徐阶才终于答应见他。
王廷相静静的站在堂下,大概有好些天没修面了,面颊上都长出了络腮胡,长短不一,形容落魄。那双三角眼因面颊瘦了,更加明显,目光中神色难明。
徐阶就坐在他对面的大案后,两眼微闭,一直沉默着。
下官把差事办岔了。王廷相还是开口了,声音喑哑道:但我对元翁的这颗心是忠的。
徐阶仍微闭着眼,脸上无任何表情。
我本只是个三甲进士,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穿上绯袍。现在竟当上了左都御史,这想都不敢想的造化,全靠元翁的赏识和提拔。自打跟着您倒严那会儿起,我就认准了,这一生生是元翁的人,死是元翁的鬼。说着他缓缓摘下乌纱,慢慢捧到案前道:这个前程是元翁给我的,我现在还给元翁。什么罪都由我顶着,只望元翁能保全我的家人。他不是傻子,事情恶化若斯,自己肯定是没活路了,索性光棍一点,不要连累妻儿。
分割
先发章4000的。晚上再发一章。
第八一零章长歌当哭下
第八一零章长歌当哭下,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