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回过神来,望着高拱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高拱想一想道:我知道你手里有一帮子青年才俊,能不能推荐几十个过来。
雅文吧
吓沈默嘴角挂起一丝苦笑道:你确定说的是才俊,而不是白菜,哪有那么不值钱
你不用担心我会多想。高拱虽然不屑于云山雾罩的兜圈子,但他那双火眼金睛,却可以看透一切表象,直抵事物本质道:我高拱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因为,他们是你推荐的人,就把他们打入另册的举贤不避亲,江南,你就不要推脱了。
你也不要误会,沈默的苦笑更浓了,无奈的点点头道:我没有公器私用的心思,只是他们还太年轻,孰优孰劣还看不出来。也许顺其自然的成长,对他们更好一些。
时不我待了,江南高拱的脸上写着热切道:现在需要大量的新血,来冲破这个腐朽的局面,这个朝廷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你不给年轻人机会,又怎知他们不能胜任呢看来高拱对现在的官僚队伍,已经失望透顶了,准备以大换血的形式,来给这个死气沉沉的机构注入生机。
对于他近乎蛮横的手段,沈默也感到有些头疼,但现在是高拱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士气只能鼓不能衰,所以尽管心中不乏担忧,但他还是点点头道:我会给你个名单的。
太好了。见他答应,高拱满意的拊掌,眼看到了自己的签押房,便对沈默道:对了,你上次不是说,有几件事要和我商量吗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也好见他的情绪,并未被方才的事端影响,沈默点点头道。两人便进了签押房,让人上了一壶茶,就关上门商议起来。
~~~~~~~~~~~~~~~~~~~~~~~~~~~~~~~~~~~~~~~~
沈默要跟高拱说的三件事,其实都不是新闻,而是早就酝酿多时,也试探性的提出过的,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徐阶的重视,现在才有了合适的土壤罢了。
第一件事,就是他曾经在南京提出来的,国子监改革一事。他的想法是,在现在的捐监生全部肄业后,国子监将只接收举贡荫三种监生,并将恢复祖制,以坐监积分与实习历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育,然后按照综合成绩进行分配。他甚至希望将新科进士的观政学习,也并入国子监的教育体系不过已经中进士的,就不需要在坐监学习,积攒积分了。会直接跟修满积分的监生一起,被派到各衙门实习历练,一年后按照各衙门吏部国子监给的综合考评排定名次,进行分配。
作为曾经的国子监祭酒,高拱很清楚,太祖皇帝创立的坐监历练结合的国子监制度,乃是十分卓越的教育体制,如果严格执行下来,可以培养出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合格人才的。更让高拱看重的,是在坐监积分之后的实习历事制度,按规定,监生在修满学分后,都要被分派到政府各机关先习历事,即进行教学实习。这个时期的监生被称为吏事生,除被分配到政府各部门外,也有被分派到地方的州和县,或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旨在培养监生的实际行政能力。
最可贵的是,国子监还对这种实习历事,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考核办法按规定,监生在监外历事与监内读书一样,必须参加考核,且将考核成绩与任官直接结合。考核的具体办法是:定考核法上中下三等。上等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这种将在校学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制度,起因是为了弥补官吏在行政能力上的不足,然而监生通过实习历事,可以广泛地接触实际政务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十分有利于其才干的增长。
显然,如果将这种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的话,必将会培养出大批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国家何愁无人可用事实上,本朝行政能力最强国家最强盛时期,也正是这种教育制度,被执行最好的阶段。
然而随着大明国力日衰,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开始允许富家大户输捐例监也就是用钱买监生资格,导致国子监生员数量暴增,质量下降;同时,朝廷也无法负担高昂的教学费用,且对吏事生抱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态,要求国子监降低毕业标准,缩短监生在校年限,将其当成不发薪水的劳力使用。这使监生的地位急剧下降,远远比不上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穷其一生,也只能在衙门底层厮混,在地方做个知县通判撑破天在朝廷则集中在鸿胪寺太仆寺这样鸟不拉屎的冷衙门里,毫无前途可言。
结果监生们愈加心灰意懒,甚至普遍出现了,富家子弟雇人在衙门历事的情况,考核更是流于形式,致使国子监教育名存实亡,完全违背了太祖皇帝的初衷。
改革国子监,使其重新恢复作用。这是当年时任国子监司业的沈默提出,与时任祭酒的高拱同任司业张居正,曾一起反复探讨过的问题。两人都认为,他这个想法是非凡意义也有可能实现的首先,它有祖宗法度这面大旗护着,所以只要能掌握政权,便可强力推行,无人敢明着反对,只要顶住最初的几年,待那些监生做出成绩形成气候,就能成万世不易之典同时,托太祖皇帝的福,本朝的官吏人数,可谓历朝历代最少,并不存在冗员问题,甚至中央各衙门地方各府县,都存在着严重的缺编少员现象,如果要提高朝廷行政能力,必然要增加官吏编制这种事情向来不会为官吏队伍反对所以在不增加取士数量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职位提供给优秀的监生,不会太触及进士队伍的利益,所以此事可为。
但当时三人都认为,要做成此事,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掌握了国家权力,底线是至少在内阁说了算;二是,要先进行吏治改革至少要在第一批新监生完成学业后,有足够的官职提供,这才能达成良性循环;第三,是要杜绝捐监之门,在这一点上,不只是三人,朝野也早有共识,要想提高监生的质量和地位,首先就得把拿钱进来混子日混头衔的,从监生队伍中赶出去。所以必须要取消输捐例监。
分割
12点以前还有一章哈。
第八三五章神挡杀神上
第八三五章神挡杀神上,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