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这块的太监立刻答道:回干爹,一切按您的吩咐,三拨人轮班盯着,还有姚中书那边,也全天都在联系着。
这还差不多。冯保面色稍霁,问道: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形高胡子没闹腾么
且闹腾了呢。那个今日去内阁传旨的太监,便把高拱的表现,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这些话,我会原封不动传给李娘娘的,冯保听了冷笑连连道:到时候有他好看。又问道:张居正没被他骂惨了
回干爹,张阁老今儿个告假,没在场。
也是冯保嘴角挂起一丝笑意道:他那么精明的人,肯定会躲开的。呷了口香茗,又问道:高拱骂完娘,就没干别的
他上了两道疏。在司礼监当值的太监轻声道:傍晚刚送到,还没来得及告诉干爹。
赶紧拿过来冯保的心登时揪作一团。
摆着茶水点心的案几撤去,换上一张蒙着绿绒面,摆着笔墨台灯的小机。
冯保坐起来,小太监拿两个靠枕放在他背后,随堂太监取来那两本奏章,摆在小机上。打眼一看,是看详礼部议两宫尊号疏和特陈紧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疏。端详须臾,他伸手先拿起前一本,只见是高拱命礼部议定了两宫娘娘的尊号,将结果禀报给皇帝;并提醒皇帝,应该按例赐给后宫头面首饰,户部已经拨款,可由李娘娘代行云云
看着通篇充满谦卑和讨好语气的奏疏,冯保的表情却阴沉下来。这是高拱在向李娘娘示好啊且还真挠中了她的痒处要是真让他得逞,那自己岂不没了倚仗
带着沉重的心情,冯保打开另一封奏章,心情顿时沉重万倍。只见这封特陈紧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疏,是以内阁的名义,向新君提出,登极后应该特别注意的五件事情。
第一件是御门听政,也就是早朝。皇帝你不能学你爹老是不上朝,一应所奏总让阁臣代答。你得面见大臣,对所奏之事玉音亲答,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干预当然,你现在还搞不定,不过不要紧,我可以给你先写好小纸条,您照着念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自己来了。
第二件是设案览章。视朝回宫之后,应该由内侍官先设御案,请上文书,即退出门外,待御览毕,再发内阁拟票。人君乃天下之主,若不用心详览章奏,则如何知道天下事务中间如有奸究欺罔情弊,何以昭察
第三件是事必面奏。事必面奏,才能使皇帝明白发问,心无疑惑。请皇帝于每二七日临朝之后,移驾文华殿,令阁臣部院六科随入叩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无则叩头而出。此外,若有紧切事情,容大臣不时请见云云
这三条,都是以很平实的语言,教导皇帝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统治者。且都有很详细的方法解释,可作为小皇帝练习政体的规范指南了。但在冯保看来,这些都是幌子,是给后两条打掩护用的
且看第四条事必议处停当,这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高拱说政务不经议处,必有差错。国朝设内阁之官,就是看详章奏拟旨,用来议处政务的地方。所以请皇帝把所有的奏章,都发给内阁议处后票拟,如果皇帝不满意,可以打回命再议。若是批红与票拟不符,请皇帝允许内阁请示明白了再执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周全处理各项政务,二来,也可免得有人假借圣意谋私。高拱毫不客气的指出,近年以来,司礼监胆大妄为,不经票拟便径自批红的情况时有发生。皇帝也有直接下中旨,而内阁毫不知情的情况,这十分容易使奸邪小人钻空子,从而扰乱国事。解决的办法,就是如前所请,一切奏章具发内阁票拟便可。
还有第五条,奏章不可留中不发。高拱说,但凡各衙门所上的奏章,有理的自当执行,无理的自当中止,有奸欺情弊的自当惩治,就是没有留中不发的道理。而且奏本留中,无可稽考,臣下不知道是经御览而留之乎抑亦未经御览而留之者乎是示人以疑也。而且遇到事态紧急的情况留中的话,等到再行陈奏,岂不耽误事儿
恳请今后皇上,对臣下所呈奏章尽数发下,倘若有未发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请乞明旨。并让通政司将每当日将进数目,开送六科备照,倘有未下者,科臣奏讨明白。这样的话,政务处理没有拖延,且可以远内臣之嫌释外臣之惑,对政治清明大有好处。
~~~~~~~~~~~~~~~~~~~~~~~~~~~~~~~~
表面上,通篇都是在建议小皇帝如何处理政务的,不胜其烦地讲了上朝该如何,见了群臣应说什么,奏章是如何一个处理程序,等等。其中关键就是,一要求一切奏章俱发内阁拟票;二如果有不经过票拟就内批了的,内阁必须向皇帝问明白才能执行。最后一点,一切奏本都应发下,如果有留中不发的,那么原奏事者就要面请皇帝发表一个明确态度。
通篇都是尽心辅佐之意,拳拳爱君之心,只字未提冯保的名字,却正中他的七寸
我要让你成为一个废物
分割
同志们,我本已决定不再掉书袋了。但高拱这道奏疏,又叫陈五事疏,实在是太太太重要了,这就是老高的政治纲领啊不了解这个,就无法明白日后的情节。所以我不得不费了牛劲将其提炼简化,使其简单易懂。绝对不是灌水,要是灌水几个小时前就写完了,见谅见谅
第八七六章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下
第八七六章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下,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