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话,我信张居正点点头,有些萧索道:其实你我很清楚,有时候坐头把交椅的并不适合大刀阔斧的做事,那样会给人以专权跋扈的印象。如果下面人惹了众怒,他可以调和挽救,可他要是惹了众怒,却只能死挺,要么到底,要么挺不住下台。当初高拱不懂这个道理,非要把身边人都撵走,自己大权独揽,现在沈公您明白这个道理,我便把后背交给你,希望你在改注意之前通知我一声,别让我死的太难看。
又怎会让你独自承担呢沈默动情道:我会力挺你到底的,要完蛋,咱们一起完蛋让那帮败家子自己玩去
哈哈好张居正笑道:元辅能有这份决心,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沈默点点头道。
要求当然有。既然要替他顶雷,张居正自然不会客气,道:第一,财政改革的事情,我全权负责,任何人不得指手划脚。
也包括我么沈默笑问道。
当然不包括元辅,但我希望有什么事情,你能和我开诚布公的谈,咱们商量后,再做决定。
可以。沈默点点头道。
第二,既然元辅给户部加人,那就大方点,编制至少向兵部看齐。张居正接着道:我要两个尚书四个侍郎,之下除了郎中只增加四个外,员外郎和主事的人数也要翻倍。另外,这批毕业的监生,我要先挑。还有一个名单,上面的人物,得都给我安排到位。
胃口着实不小,但比起要担的责任来,却又微不足道了,沈默点头道:可以。
还有最后一个。张居正道:我这边放炮,你也得打锣,不能四下一片安静,就我这边热闹,那天底下口水,还不直接把我淹死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有一系列的安排了。沈默微笑道。
说说看。张居正非要弄踏实了,才肯把这一百几十斤交出去。
第一,万历改元,普天同庆,按例可以加一次恩科,转过年来,又是会试之年。沈默举起食指道:这样连续两年都是大比之年,你说天下的读书人,还有功夫议论时政么
真是大手笔张居正点头道:不过这不光是为了给我打掩护吧少字
当然不是,沈默也不虚伪,点点头道:你方才说,不建议增加机构,这个我同意,但不增加人员,我不同意。顿一下,解释道:一提起增加官吏来,就好像马上要增加冗官冗员,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了。但凡是得有个度,现在大明朝才两万名官员,其中还有十分之一的京官。剩下一万八千人,要管理两京十三省,一千一百多个县,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也是根本管不过来的,还有大量不在编的吏员填充其间,才能勉强维持运转,这个数字是三十万。
哪怕是京城之中,也有大量的吏员存在。沈默喝口茶,接着道:每个衙门的正式官员太少,又多调动频繁,以至于缺乏经验,不得不把大半权力交给终身都待在一个衙门,一个岗位的小吏操持。如果官员不够精明强干,往往就会被胥吏们牵着鼻子走,权力也旁落到这些人手上。在地方上更是如此,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各一,这就是管理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官员编制,这些人要管地方上的文教税收,治安防盗河工团练工商建筑更是不得不把绝大部分权力交出来,让那些胥吏来办。所以才会有人说,真正管理这大明朝的,不是官而是吏
而这些胥吏呢一没有正式编制二没有国家俸禄,三没有上升空间,在一个位子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官员在做事的时候,还得想想自己的升迁封荫诰赠养老,但胥吏们统统没有这些,他们只能追求钱财或是寻租,或是索贿,手段百出,无所不用其极。更是毫无原则廉耻,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国家朝廷,官员和百姓都苦不堪言。
是啊听了沈默的话,张居正大点其头道:这些小吏位卑权重,又浑不在乎,胆大包天,什么都干得出来。我在户部和吏部都待过,对此深有体会。
他们不过是些抄写文字,传送书信,处理流程务的小卒,哪里有什么权力沈默指出原因道:只不过因为正式的官员太少,不得不把大量的权力交给他们,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可也不能把他们都裁撤了,一水换上官员吧少字张居正道。
当然不用,只要在各衙门增加官员。沈默答道:将权力分工细化明确,每个人各管一摊。再用太岳兄的考成法监督,还怕官员们不瞪大眼睛,盯紧了手中的权力么
居正点点头,又摇头道:但这样一来,全国的官场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员们自然欢迎,读书人也欢迎,可将来一旦要改回来,立马天下大乱
沈默看他一眼,暗赞道:不愧是张太岳,果然一眼看到头他摇头道:不是什么事,都能回去的,覆水难收,木已成舟。所以我们不做是不做,做就让他永远回不去他一字一句道:我要在这一任上,让督抚都变成常设官给地方上重新划分权力,倒要看看谁能改得回去
分割
呼,终于交代完了,下面进剧情了,请系好安全带。
第八八四章百年大计下
第八八四章百年大计下,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