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了天了李永还真不敢做这个主,正在慌神之际,他看到内阁首辅的轿子过来,像是见到救兵似的大喊道:沈,沈老先生,你快来管管手下吧,实在太太不像话了。其实李公公不是结巴,只是紧张坏了。
轿子停下,走出来的果然是内阁首辅沈默,看到这一幕,他皱眉道:怎么回事儿双方便你一句我一句,将刚发生的事情讲述一遍。
李公公抱歉,六科廊是朝廷的独立机构,只对皇上负责,内阁管不了。听明白原委后,沈默对李永道。
啊李永刚要绝望,却见他又转向那些言官道:你们这样吵吵嚷嚷,成何体统,难道朝廷设立给事中,是用来骂街的么
面对着首辅,给事中们规矩多了,而且听话听音,他们可都听到沈默头一句,便是我管不着他们,便有那机灵的会意道:元辅明鉴,我等不是有意喧闹,而是不知这四人为何在此戴枷示众,故而上前询问。
可问明何故沈默问道。
只说是皇上的旨意。给事中们赶紧将那黄绫递给沈默。
沈默接过来,看了看,然后便收入袖中,对众人道:此事本官并不清楚,待我面圣问明究竟。说完后,不再理任何人,径直坐上轿子,进了午门。
他这一来一走,官员和太监都有些发懵,半天才回过神来,得,那就等着吧
~~~~~~~~~~~~~~~~~~~~~~~~~~~~~~~~~~~~
听说首辅求见,宫里母子的心,都一抽一抽的,但躲着不见也不是不办法,只好命人在文华殿设帘,李太后陪着万历一起见他。
沈默行礼看座之后,也不待他开口,珠帘后的李贵妃先开口道:元辅受先帝重托,不能让人欺负了我们孤儿寡母她的本意,是让沈默求情的话开不了口,却没意识到,自己这话一出口,直接把自己撂在弱者的地位,人家不欺负你这样的欺负谁
其实这不是李贵妃的真实水平,只是昔年沈默给她留下的恐惧太深刻了,是以一见他,不自觉的便软下来。
就连小皇帝都受不了了,暗翻一下白眼,对沈默道:先生可是为了午门外那四人而来
回禀陛下,正是。沈默颔首道:不知这四人如何惹到皇上,会招此雷霆之怒
小皇帝便答道:祖宗故事,非言官上疏攻击辅臣的,须施以廷杖朕的皇爷爷曾因为大臣攻击严嵩,而下令廷杖过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因为他看到沈默在笑。两人师生六载,万历知道,只要沈先生一笑,就说明自己错了:朕说错什么了么
呵呵沈默微笑道:皇上博闻强记,微臣深感欣慰。只是这个典故用得不太恰当。严嵩是什么样的大臣,早已有了定性。世庙的圣名也因为庇护严嵩而蒙尘。您举这个例子,是将张阁老类比为严嵩啊
这万历有些局促道:朕用典有欠考虑。他咬一下下唇,面色又坚定起来道:但我想列祖列宗都打过,朕也打得。
呵呵沈默微微摇头道:这话不知是谁告诉皇上的,实在该杀。
只见珠帘微微颤动,显然那个该杀的人就在那。
难道不对么万历皱眉道。
确实是不对的,但这不怨皇上。沈默温和道:是臣等以为您永远不会动用廷杖,故而从来没为皇上详细讲过。
先生请讲。万历只得耐着性子道。
廷杖,确实是本朝太祖所创。太祖皇帝马上得天下,御下带着军法的严酷,贪污十两即可剥皮充草,创造廷杖自然不足为奇。然而洪武年间被处以廷杖的,只有刑部主事茹太素工部尚书薛祥两位。之后成祖皇帝也是武人出身,永乐年间却并未动用廷杖,仁宗同样如此。宣宗皇帝唯一一次,捶死兵部侍郎戴纶,还是因为私怨,这也成为宣宗皇帝一生的污点。可见,说本朝有廷杖的传统,实属污蔑。沈默顿一下,又道:真正让廷杖成为常态的,是三位大名鼎鼎的宦官。正统年间,王振擅权,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祭酒李时勉等都受过廷杖。成化年间,宦官汪直乱政,曾将给事中李俊王浚等五六人各廷杖二十。御史许进得罪汪直,也被廷杖,几乎致死。
正德年间刘瑾专政,廷杖的使用更为酷烈。正德元年,刘瑾把大学士刘健谢迁赶出京师,激起士人共怒,给事中艾洪南京给事中戴铣等二十一人,或独自具名,或几人联名,上疏请留刘谢二人,同时弹劾刘瑾。刘瑾在武宗面前添油加醋地进谗,请得圣旨,将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其中戴铣受刑最重,当时死于杖下。御史蒋钦三次上疏,三次被杖,每次杖三十,第三次受杖后过了三天死在狱中。我朝圣人阳明公当时任兵部主事,上疏救人,刘瑾假传圣旨,把他廷杖五十,打得死去活来,之后把他贬官为贵州龙场驿丞
啊听了沈默的讲述,万历动容道:连阳明公也挨过廷杖么王阳明在死后五十年,已经成为本朝圣贤般的存在,听说他也受过廷杖,对小皇帝的震撼可想而知。
分割
昨晚忘了解释了,因为一直没发上,就在不停联系编辑,结果什么都耽误了,等到了发完了,已经12点了。结果今天又要来岳父家,抽空忙闲的写完,然后跑出来网吧发那一章欠着啊。
第八八八章好吉利上
第八八八章好吉利上,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