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2 / 2)

刘氏一族,何其多也。

“儿知道。”

刘焉左右衡量了许久后,终是下定决心,道。

因此刘璋的表现,同样也是刘焉考量如今抉择的因素之一。

“此事我意已决,璋儿不用再劝了,且为父有一至关重要之事交予你去办。”

君子之态,飘然自信……

随即,刘焉的手掌摸着刘璋的头顶,一副慈祥之色地开口道。

刘焉抓了抓自己的胡子,沉吟地开口道。

不是所谓的“王”,而是越过三位兄长成为父亲继承人的时机。

而刘焉则是眯着眼不断思索着喃喃道。

曾与李基合作过一次的刘焉,对于李基有的不仅仅是合作基础,更是有些担忧李基图谋更大,甚至最后自己冒着杀头风险裂土封王,反倒是成了他人嫁衣。

一时,纵使刘焉也不禁萌生了浓浓的舔犊之情,手掌摸着刘璋的脑袋,感慨连连地说道。

“只是如今你我父子于蜀中根基未稳,此事亦是关乎阖家上下性命,唯有让璋儿亲自前往吴郡详询,为父方才放心。”

倘若带老二、老三在身边,而将老大置于外,必然会引起兄弟相争,反倒是刘璋最不起眼,不会引起他的三位兄长敌意。

刘璋默默地将刘焉的吩咐记在心中,然后问道。“父亲,可倘若李子坤要的不仅仅是粮食,那……”

刘璋顺从地靠在刘焉的身旁,心中则是有着无数念头急转。

这个时代,继承家业几乎可以算是嫡长子通吃,余下的兄弟们大多都是需要自力更生的。

刘璋双手撑地,上半身则是昂了起来,双目含泪且悲戚地看着刘焉,开口道。

而在顷刻之间,低着头的刘璋伏在地上,语气多了几分哭腔地开口道。

“璋儿,其实你们兄弟四人中,为父最看好且最疼爱的便是你了,故以留了你的三位兄长在洛阳,独独将汝带在身边。”

刘焉应了一句,然后扬起着手中的竹简,道。

刘璋伸手一抹眼泪,似乎还在为三位兄长而悲痛之余,开口道。“父亲请说,璋儿纵是粉身碎骨也定然为父亲办成。”

这一点,刘焉最为警惕也是最为担心。

因此,断然不能劝说父亲放弃。

“不忙!”

不管不顾三位兄长的性命,直接赞同,过于功利且有失仁孝之心……

而刘璋顺从地跟着爬了起来,眉头依然紧皱着追问道。

“我大汉以孝治国,父亲有难,儿自当倾尽一切支持父亲,纵是有悖忠义亦在所不惜。然,倘若父亲动了裂土封王之念,恐留于洛阳的三位兄长不能全身而退。”

顿了顿,刘焉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可是倘若璋儿不去洛阳,一旦朝廷秋后算账,三位兄长该如何脱身?岂不危矣?”

刘焉的眼中闪过一抹不忍,叹息了一声道。

霎时间,刘璋知道属于自己的考验来了!

刘璋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

只是,刘焉很清楚倘若当真萌生裂土封王之念,那么留于洛阳充当质子的三个儿子就算不死,恐怕也再无回到益州的可能。

然,如何表达同意的态度?

届时,继承人便唯有刘璋一人了。

“哼!”

坐拥天府之国,清点了蜀中府库粮仓的刘焉可谓是财大气粗地开口说了一个数字,然后说道。

刘焉脸色微沉,然后说道。

“父亲不可啊,三位兄长何其无辜,不如便让璋儿一试之。纵是失了璋儿,父亲依然还有三位兄长,可倘若失了三位兄长,父亲必然心中悲痛不已。”

刘焉硬拉着刘璋,用力地抓着刘璋的手臂,道。

过去时时将刘璋带在身边,不仅是因为刘璋最幼,且平日里亦是最老实且孝顺之人。

刘焉摸了摸刘璋的脸庞,慈祥温和地开口道,然后双手主动将刘璋从地上拉了起来,道。

“那李子坤既然所求的是粮食,那便多给粮食,让其没有开口提其余条件的机会。”

而整个过程之中一直观察着刘璋表情变化的刘焉,将那一卷竹简重新接过之余,心中却是有些满意。

因此……

刘璋见过太多太多沦为平民,甚至饿死的刘氏血脉了。

且刘焉也不怀疑在李子坤的辅助下,先行占据了益州一郡之地的刘备有没有拿下益州的能力。

“不过……”

刘焉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道。“倘若李子坤有意相投于我们益州,为父亦可承诺将政务大权尽数托于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