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民国时期的度量和现在不同,当时的一两是相当于现在的31.25克。
所以,一两的“小黄鱼”金条重量为31.25克黄金,而十两重的“大黄鱼”则为312.5克。
特别是在民国那个战乱的特殊时期里,社会上经常出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情况,人们普遍认为,“黄鱼”金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形式。
由于它们纯度高、规格完全一致,可以用来进行金融交易,也可以作为保值储备……
王可看着眼前金光闪闪的黄金,包括8条“大黄鱼”和5条“小黄鱼”。
一共85两黄金,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2650余克。
看着没多少,可比旁边一堆银条或银锭值钱多了。
如果只考虑黄金本身的价值,按照如今的黄金每克约340元左右,一条“大黄鱼”就价值10万块钱,“小黄鱼”就是1万块钱。
不过,这么计算并不合理,“黄鱼”作为民国时期铸造的金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属于“硬通货”、“稀罕物”。
因此,它的实际价值就要比金价核算要高得多。
像民国“黄鱼”金条,若保存完好且带有历史印记(如中央造币厂编号、银楼编号、孙中山头像等),价值会远超黄金本身。
附加的收藏价值会导致溢价,甚至翻倍。
……
王可用手拿着金条欣赏了一下,越看越喜欢啊!
这就是世人心心念念的的东西。
有一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可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于“黄白之物”,他尤其喜欢黄金。
就在他静下心看黄金的时候,李子兴一道激动的声音让他眼前一亮。
“老板,你过来看,我在这个石板夹层中又发现黄金了。”
声音虽然不大,但依然遮掩不住兴奋的语气。
而王可迅速起身来到李子兴旁边,目光也看向花池中的夹层。
那金光闪闪的东西,不是黄金又是什么?
而且还是一排十两的“大黄鱼”。
“呵呵,可以,把里面的黄金都拿出来吧,看看下面是不是还有。”
这时,宋亮也压低声音,激动地对王可喊道:“老板,我这边移开上面的石板,下面也是黄金。”
王可闻言又马上转身走到宋亮身边,放眼一瞧,果然如此。
里面金光闪闪的黄金映入眼帘。
这接连的惊喜,让他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内心的情绪更是高涨无比。
“好好好,大亮你们赶紧动手吧,尽量今天一下午把里面藏的东西都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地下收藏室里。”
到了这时候,他原本低落的心理,又因为发现黄金而变得异常兴奋。
他刚才心里都在想,之前“幸运硬币”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不是因为捡到银元的事?
因为目前从花池里取出来的黄金和白银,总价值也就几百万,还没有一枚小小的“陆海军大元帅”银元值钱。
李子兴和宋亮闻言,笑着应了一声。
随即便弯下腰,开始动手从夹层里把黄金拿出来。
再由陈平和张龙清点数量放到容纳箱里。
王可也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
过了没一会,魏海洋也惊喜地说道:“老板,我这边也发现黄金了,就在银锭下面压着。”
“里面好像还有别的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