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反思历史(2 / 2)

结果如何?秦始皇帝在后世赞誉者有之,毁谤者亦有之,秦朝竟然二世而斩,何其悲哉!

由此可见,一个王朝、一个帝国要建立一个盛世是何其的艰难,要毁掉它却何其的容易。

就说汉武帝吧。这位英睿果敢的伟大皇帝,为了一雪匈奴对汉朝的欺压,愤然大起兵事数十年与匈奴作战,将匈奴赶回了边远的草原,大大扩张了大汉王朝的疆域。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寇可往,我亦可往,”这些提气的话是如何的壮我汉族威势!

然而,历史又是双向等观的。在汉武帝大张鞑伐于匈奴取得空前辉煌战绩的同时,又大幅消耗了王朝的国力。原本经过“文景之治”的汉朝,在武帝长达五十四年的统治之后,国力大幅下滑,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以至于爆发了“天汉民变”。幸而汉武帝是位清醒的明君,他及时调整了政策,在他生命的最后过程中停止了对外征战,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查了自己的过失。临终时托付得人,在他的身后,汉朝没有像秦朝那样走向覆灭,反而再度迎来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再说东汉末年的董卓吧,他虽然不是皇帝,但实际执掌了东汉末年几年时间的朝政。在刚执政时,董卓也是有治理好天下的愿望的,也做了些好事。但是,由于制度使然,太多人不服从,他本身也不具备如此的品格,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说别的了,现在诸葛亮不在朝自己就忙的不可开交,由此可知平时诸葛亮是多么烦累。刘单回想了下中国的历史,觉得还是应该给诸葛亮配备些助手让他减轻些工作量。

当然了,现在的官职中有类似丞相司马、丞相长史一类的佐官帮助丞相处理事务的,然而这些官职更多意义上来说并非朝廷正式官员,而是丞相府的属官。如此一来这些官员的职权就完全由丞相本人工作是否勤勉决定了。

诸葛亮这个人的特点是事必躬亲,无论大事小情自己都亲自处理,因此他休息不了。如果要减轻他的工作量,就应该在官职中设置些正式的官职主管具体不同的事务。一旦制度化了,丞相也不会像现在那么劳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