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知道大家会有议论,所以他专门为此事解释说:“丞相这个职务管的事情太多太辛苦了,张先生年纪大了,朕不忍心让他如此劳累。而且张先生的性格过于刚直,不适合做丞相。”话说的冠冕堂皇,可惜是假话,实际是忌惮张昭的威望太大。
孙策在世时,由于张昭主管政务,所以当时北方的士人经常写信赞美张昭而不提孙策。张昭非常忧虑,将这些信上报给孙策,孙策看后哈哈一笑道:“昔日管仲做齐国的宰相,遇到事情齐桓公都让去问仲父,最后齐桓公成为了霸主。现在张先生贤良,而我能重用张先生,张先生取得的美名不也等于是我的吗?”更加信任张昭,甚至让张昭进入自己的后堂让他拜见自己的母亲,这可是很高的待遇,叫做“升堂拜母。”东吴享受到这两个待遇的只有张昭和周瑜。
张昭是个忠臣,也是个诤臣,作为明君应该尊重这样的臣子。早年的孙权对于张昭的谏言总是能耐心听取,即使不听也是彬彬有礼的,可后来变了。
孙权称帝后,因为一件事和张昭起了比较大的争执,张昭后来对孙权说:“当初太后(孙权的母亲)和桓王(孙策)没有将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将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老臣为了这份恩情尽心竭力的辅佐陛下。老臣知道自己智术浅短,所说的陛下都不愿意听,但老臣还是要说的原因就是为了尽到自己的一片忠心,若是为了迎合陛下而违逆初衷,老臣是做不到的。”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孙权想派大队人马远赴辽东去册封公孙渊做燕王,很多人其实都是反对的,只是没人敢说,只有张昭又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