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国栋十六岁就中了举人,后因嘉靖昏庸,政事腐败,加上父亲遭严嵩谄害入狱,所以他不想再考进士,更不想从政。这几年经商,家业兴盛,已有七八家丝绸、棉布作坊,十几家商铺,一家贸易商行,一支海上商船队。嘉靖死后,隆庆继位,张居正出任首辅,全力从事改革。海瑞出狱,巡抚江南,廉明又善断案,很快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江南百姓都叫他海青天。眼看国家有中兴的希望,父母亲劝谷国栋抓紧时间赴京赶考,李秀英也鼓励他弃商从政。为了使丈夫下决心赶考从政,她与丈夫约定,要女扮男妆,一同赴京赶考。
她说她的亲叔叔李进,小时候是个神童,十五岁考上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但以后他赴京考了十次会试,均没有中进士。我读了他的卷子,文章才华不在那些高中状元的卷子之下。现在他得了忧郁症,竟一病不起,将不久人世。她想以叔叔的名义女扮男装赶京会试,若能中个进士,也可以告慰叔叔行将就木的心。于是谷国栋把所有商务分别交给各个管家,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愚园书斋里发奋读书。隆庆二年殿试,谷国栋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李进以三甲一名赐同进士。揭榜传胪之日,李秀英叔叔李进听到侄女以他的名字殿试中了进士,因大喜过望,反而病体加重,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李秀英非常后悔自己以李进的名义赴京会试,反而把叔叔提早送上了黄泉路。
谷国栋状元卷子的复制手稿珍藏在愚园藏书楼里,隆庆殿试时,见谷国栋的对策,词策兼美,针对时弊,切中要害,对策中肯,所以隆庆把谷国栋的卷子亲自擢升为一甲一名状元。谷国栋的策论分析了当今政治腐败,边防松弛,民穷财竭的局面。他主张裁撤沉官冗员,制订督促公务,考核官吏的“考成法”,推行“课吏职,行赏罚,统号令,强公室,杜私门”的为政方针,反对因循苟且,奖励官吏“急公进取”。在经济上提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丈量土地,改革赋役,按丁粮派税,税粮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在边防上,提出屯田戍边,修筑长城敌台,加强边防。谷国栋提出的征银制度是一个创新,这样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前松弛了许多,农民的税粮差役都可以用银两代替,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李秀英的卷子以王学的代表王守仁“致良知”为理论依据,反对程朱学派的传统束缚,启发人的大胆思想,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反对和命运妥协,提出一个人应该有改变环境的造命思想,百姓日用才是圣人之道,李秀英主张把王学的思想和学问普遍传播给农民、商人和手工业工人。因为王学在隆庆时期影响较大,所以李秀英的对策中了个三甲一名,赐同进士出身。谷国栋高中状元以后留京做官,先后在户部当司务、主事、直至侍郎,协助张居正整顿财政。他撰写制订了会计录,以整顿国家财政出纳,又奏请隆庆丈量土地和改革赋税。
谷国栋这几年,先是为营救父亲出狱奔波劳累,接着为揭开李秀英身世之谜南下澳门,紧接着又为商务忙碌,因此,与李秀英结婚好几年,仍然膝下无子。为此,老爷和老夫人十分焦急,总想张罗着给他娶房姨太太,李秀英也劝他纳一个美貌女子作妾,好早生贵子。但谷国栋与李秀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夫妻情深,他坚决不肯纳妾。无奈之下,老夫人不断地延请名中医给儿子看病,配方服药,并未见效。谷国栋夫妻俩都略通医药,他们翻阅了大量古今医药经典,再加上自己的研讨心得,终于找到了良方。他们商定,等李秀英月经刚过,便分居七日,谷国栋独居书房,清心寡欲。
这期间,谷国栋服用秘精汤,有菟丝子、韭菜子、牡蛎、龙骨、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茯苓等几十味名贵中药组成,连服七日,然后夫妻同房。谷国栋独自在书房煎熬了七日,情欲特别旺盛,夫妻俩小别胜过新婚,绣纬帐里鸾凤颠倒,鸳鸯锦被红浪翻滚。为了早生贵子,他俩配合默契,相互鼓励加油,深情接吻,互相抚爱,两个炽热的玉体紧紧拥抱在一起,丈夫威猛似虎,妻子娇柔如水,夫妻俩爱情的结晶,一个小小生命,今夜终于诞生了,开始在娘胎里孕育成长。
谷国栋和李秀英都做了同一个好梦,他俩在梦境里看到,金星和火星牵着手,形影相随,有一对天宫情侣,双手托着一个漂亮的男婴向他俩走来,这对情侣庆贺夫妻俩盼望已久的爱情结晶,一个男性胎儿已经在母腹中顺利孕育,你们一定要精心呵护,不要辜负上帝的期望。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李秀英怀孕了,夫妻俩满心喜悦,精心呵护胎儿发育成长;老爷、老夫人整天笑得合不拢嘴,烧香念经,祈求送子观音保佑,头一胎就能送一个男孩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然生了一个英俊伟岸的男孩。谷家老老少少,上上下下,喜气洋洋,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还请来昆曲戏班唱戏,热热闹闹地喜庆了三日。
看到谷国栋夫妇双双金榜题名,谷府喜气洋洋庆祝时,金磊感叹道:“中国史书记载,中国科举制度起始于隋唐,到明朝达到极盛,是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命题都是儒学八股文,不能考核考生的素质和能力,加之日益严重的舞弊现象,已逐渐背离了当初创建科举制度的初衷,越来越显现出科举制度误国害民的弊病。明朝科举要经过县级的童试,考秀才;省级乡试,考举人;京城会试,考贡生;皇宫级的殿试,考进士;经历县、省、京三级淘汰考试才能到皇宫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策论试题,并钦阅前十名的试卷。
殿试后要举行揭榜仪式,皇帝亲自参加,叫‘传胪’。‘传胪’仪式上,颁布殿试考生排名榜,这就是所谓金榜,金榜上进士排名分三个档次,即所谓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称为进士及第;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进士不能做京官,要放外任。所谓金榜实际上都是黄纸质地,双层,用墨书写,盖皇帝宝玺,称为‘黄榜’,也称‘皇榜’。‘黄榜’分大小两种,每届填写黄榜时,由四个内阁中书填写大黄榜,由四个内阁中书填写小黄榜。文科大黄榜,挂在东长安门外,武科大黄榜,则挂在西长安门外,三天后收回内阁存档;小黄榜是专门送给皇帝御览的,所谓金榜只是文人墨客的夸张的说法。中国科举制度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政治腐败,科举舞弊的日益严重,已越来越成为阻碍政治改革,制度创新的绊脚石。”
谷宗义说:“用人制度除考试选拔外,还要看他的施政能力,从政业绩。中国老百姓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是科举制度,金榜题名,竟成了青少年及父母家庭甚至整个社会追求的惟一最高目标,也不知害了多少有才华的学子,而且还将世代延续下去,真令人失望和悲哀。”邢姬说:“牢骚感叹陡伤身体,无济于事,我们还是去谷府看看谷国栋可爱的儿子是如何茁壮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