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祖歌风空系筑,楚王戏马谩加鞭。主人盛德齐尧舜,愿乐升平万万年。
曹操看完后,笑着说:“你们两位的作品,好得有些过分了。”他意思是知道王朗和钟繇是以帝王的尊崇来称赞他,言辞有些过头了。曹操于是赏赐了钟繇,并且对众多文武官员说:“我本来是个平庸愚笨的人,起初被推举为孝廉,只是想在世上稍微树立一点名声而已。后来正赶上天下大乱,所以我就以生病为由回到家乡,在谯东五十里的地方建造了一所精致的书房,打算夏秋两季读书,春冬两季打猎,这样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太平了,再出来做官。但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朝廷征召我担任典军校尉,于是我就改变了主意,一心只想为国家讨伐盗贼,建立功勋,希望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样就不会辱没了祖宗。这就是我一生的愿望。后来遇到了董卓的灾难,我就起兵讨伐;接着又因为黄巾军的叛乱,我剿灭了一万多人。又讨伐了袁术,抓住了他的四个将领;打败了袁绍,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又平定了刘表,于是统一了天下。现在我身为宰相,作为臣子的尊贵已经到了极点,我的愿望也已经超过了我当初的期望。如果国家没有我这个人,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或许有一些人看到我势力强大,地位尊贵,就胡乱猜测,说我有篡位的野心,这种说法是会导致天下大乱的。齐桓公、晋文公之所以能够流传美名到今天,是因为他们虽然兵力强大,但仍然能够尊奉周王室。孔子说:‘周文王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却仍然侍奉殷纣王,周文王的品德,可以说是最高尚的了!’能够以强大的势力侍奉弱小的势力,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我又读了《乐毅传》,乐毅以前回到赵国,赵王想和他一起攻打燕国,乐毅伏在地上流泪,回答说:‘我侍奉燕王,就像侍奉大王一样,宁愿死也不会做不道义的事情。’我又看了《蒙恬传》,以前胡亥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我的祖先到我这一代,在秦国已经积累了三代的功德;现在我手下有三十万精兵,却最终背叛了,我自己知道必死无疑却仍然坚守道义,是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忘记先君的恩情啊。’我读这两个人的书,常常会悲伤地流泪。我怎么会有篡位的野心呢?这些话都是我的心里话。我之所以这样诚恳地讲述我的内心想法,是因为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担心别人不相信我。但是要我放弃我所统领的军队,交还给朝廷,回到我所封的武平侯的封国,这实在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确实担心一旦我放弃了兵权,就会被人陷害。这样做既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也是因为如果我失败了,国家就会陷入危险,所以我不能贪图虚名而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灾祸。你们这些文武官员一定不了解我的心意啊。”众人都起身拜谢说:“即使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丞相您啊。”尹氏有一首诗,专门描写王莽的奸诈邪恶,后人读了这首诗,有所感触,因此可以用来比拟曹操。诗是这样写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接连喝了好几杯酒,不知不觉就沉醉了,呼唤身边的人捧来笔和砚台,“我想要创作《铜雀台赋》”。他拂开纸笺写道:“我独自登上高台,俯瞰万里的山河。”这两句有那种旁若无人的意思。后来史官批评曹操建造铜雀台,有一首古风这样写道:
邺中山青水如练,老瞒雄据作宫殿。穷奢极多兴群怨,诈力欺天天肯眷?
东风只与周郎便,云散烟飞事都变。铜雀台高春日转,二桥空锁芙蓉面。
不似朝阳贮飞燕,英雄一去不复见,古瓦与人磨作砚。
曹操刚刚落笔,只写了两句,忽然有人禀报:“东吴又让华歆上表奏请刘备担任荆州牧,现在孙权把妹妹嫁给了他,汉水上游的九个郡大半已经归刘备所有了。”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手脚慌乱,把笔扔到了地上。程昱说:“丞相知道华歆来的用意吗?”曹操说:“不知道。”程昱说:“孙权本来忌惮刘备,想要用兵攻打他,但是又担心丞相趁机进攻。现在孙权特意让华歆入朝作为使者,是为了安抚刘备的心,来断绝丞相的期望罢了。”曹操说:“那怎么办?”程昱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孙、刘自相吞并,丞相从中可以一举得利。”曹操问他的计策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