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爱卿(2 / 2)

关键时刻让他赈灾,更是一团乱麻。

连现场可能出现的混乱都预见不到,发生了也畏首畏尾,不能马上平定。

总结起来就是个摆设。

再看看他孙子,这才叫能耐。

朱政甚至没露面,就把各部门协调好了,难民安置得妥妥当当。

特别是朱元璋在朱政奏折最后,发现了一个“以工代赈”的点子,顿时兴趣盎然。

每年冬天,朝廷都要征人去修城墙、挖护城河。

朱政稍微一改,就成了征召灾民为农户服劳役,农户只需供粮即可。

这样一来,朝廷没花一分银子,就解决了难民问题,还整修了城墙和护城河,赢得了民心。

真是一箭三雕。

朱政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娃,能想出这么周全的法子,朱元璋喜出望外。

最后,朱元璋带着几分自豪,把奏折递给一旁的工部和户部尚书。

“二位爱卿也瞧瞧,这奏折写得如何!”

两人原打算好好挑剔一番,结果仔细一看,根本找不到挑剔之处。

尤其是最后的“以工代赈”,更是绝妙。

于是两人一起向朱元璋磕头:“皇上,这小子天赋异禀,请您把他调到户部……”

“请您把他调到工部,他在工部必有一番作为。”

朱元璋见二人对朱政都有好感,笑得更开心了。

但冯亚国不乐意了:“皇上!”

“高天卫指挥使历来是我兵部的人,就算进朝廷也该来我兵部,怎能去别处?”

于东来和方仕通一听,恨不能当场给他一巴掌。

“朱政怎么就不能来我们这儿了!”

见他们不服,冯亚国解释:“这场灾难,若非我兵部同舟共济,怎能保京城内外无一伤亡。”

“况且赈灾本就是户部和工部的分内事!”

“那晚上难民受冻时,你们在干啥?”

“我们怎么知道会……”

两人还想争辩,冯亚国却对朱元璋说:“皇上,微臣一时气急失态,请皇上宽恕!”

冯亚国这话一出,于东来和方仕通气得直瞪眼。

你倒说完话了,一句恕罪,我们还怎么反驳。

真没见过这么狡猾的。

尽管两人憋了一肚子火,也只能跟着赔罪。

朱元璋心情正好,也没揪着这事不放。

“二位爱卿虽有疏忽之罪,但咱就不深究了。”

“写份请罪的奏折就行。”

处理完于东来和方仕通,朱元璋转向冯亚国。

他以前挺看不起冯亚国,身为兵部的人,却没有点血性。

但此刻,他却觉得冯亚国挺顺眼。

这是个敢担当,能为百姓不顾生死的干将!

“冯爱卿劳苦功高,应当为百官之表率。”

“升为太子太傅,赐斗牛袍,锦缎若干,白银千两。”

“兵部上下,双倍俸禄。”

冯亚国一听这丰厚的奖赏,乐呵呵地磕头谢恩。

而一边的于东来和方仕通,听着这丰厚的奖励,眼红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