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把王莽的脑袋用长竿挑起来,高高挂在城门上。消息一传开,整个宛城都沸腾了!老百姓们拖家带口,争先恐后地跑来围观,生怕错过这场“千载难逢”的泄愤大会。
第一个上场的是卖菜的张婶。
她叉着腰,指着王莽的脑袋破口大骂:“你个狗东西!当年老娘卖个菜都要交三遍税!现在咋不蹦跶了?”说完,她抄起一颗烂白菜,“啪”地砸在王莽脸上。
第二个是铁匠老李。
他抡起铁锤,对着空气比划了两下,怒吼道:“王莽!你害得老子打的锄头都被官府征用了!害得老子差点饿死!”说完,他摸出一块铁渣,狠狠砸向王莽的脑门。
第三个是书生赵小五。
他文绉绉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吟道:“王莽老贼,祸国殃民,今日悬首,大快人心!”然后,他掏出一支毛笔,蘸了墨汁,在王莽的额头上写了个大大的“贼”字。
要说最狠的当属卖肉的刘屠户。
他拎着一块猪下水,狞笑着走到城门下:“王莽!你不是喜欢搞什么‘五均六管’吗?不是喜欢抢老百姓的钱吗?来!今天老子请你吃顿好的!”说完,“啪”地一下把猪大肠甩在了王莽的脑袋上。
围观群众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笑声和掌声。
小孩子们也不甘示弱。
他们捡起地上的石子、泥巴,甚至臭鸡蛋,像打靶子一样往王莽的脑袋上招呼,边扔边喊:“打王莽!打王莽!”
就连城里的猫啊狗啊都跑来凑热闹。
一只大黄狗对着城门狂吠,仿佛在说:“让你抢我骨头!让你抢我骨头!”
刘秀站在城楼上,看着这荒诞又畅快的一幕,忍不住摇头失笑。
“民心所向,不过如此啊。”
而王莽的脑袋,就这样在宛城城门上挂了整整三天。天天都有官员、百姓过来瞻仰尊荣,然后再骂上一通来发泄。
风吹日晒,鸟雀啄食,最后只剩下一颗光秃秃的骷髅头。
但即便如此,老百姓们还是觉得不解气。
“要不……再挂三天?”有人提议。
“好!”全城百姓异口同声。
于是,王莽的头颅,在宛城城门上,继续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待遇……
宛城御书房内,刘玄正在喝茶。突然有太监来报:“陛下,又有好消息,王匡打败了王匡!”
刘玄正悠哉悠哉地品着茶,突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
“陛下!喜报!王匡打败了王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