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精锐骑兵并不是偶然出现在此,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渊源。最初,这支骑兵是由皇甫嵩麾下的一个游骑队所组成,随着曹嵩的养子曹操逐渐崭露头角,皇甫嵩开始将这支队伍交给曹操负责。然而,曹操在内外的压力下,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更要承受来自各方的权谋斗争。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曾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皇甫嵩也一直把曹操视作“十常侍”的势力一环,虽然这种关系微妙且没有明面,但也让曹操背负着不小的政治压力。
正是基于这一点,曹操的精锐骑兵常年驻扎在黄河两岸,随时待命,巡弋于大河之间。几乎每一名骑兵都历经了长时间的训练与实战洗礼,战马奔腾之间,闪现着一股来自地狱的气息。曹操不止一次提及,他的骑兵队伍既是他筹谋未来的一个强大支柱,也是他摆脱权力阴影、确保自我崛起的重要筹码。
然而,想要让这些精锐骑兵顺利驰骋在战场上,最关键的难题便是如何渡过那汹涌的大河。黄河水势湍急,暴雨时常会让河流泛滥成灾。曹操曾亲自指挥,借用帝都楼船,通过船舰将这支骑兵从黄河南岸运送到黄河北岸。那一幕,堪称惊心动魄——在数百艘楼船的掩护下,精锐骑兵紧紧依附在船上,乘风破浪,在风雨中稳稳过渡。若不是如此,这近千骑兵也许根本无法克服这道天堑。
当太史慈终于赶到黄河时,他看到的便是曹操精锐骑兵的庞大军营。营地的篝火冉冉升起,士兵们整齐的排布和空旷的训练场,给人一种惊人的威慑力。
夜色笼罩着邺城,繁星点点,月光洒在城墙上,勾画出一片银白的幽静。太守府中庭,隐约透出几盏昏黄的灯火,映照在古老的青砖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战场后余的血腥气和紧张的气氛,四周寂静无声,仿佛连风都不敢轻易吹动这片沉重的氛围。
孙原和郭嘉站在中庭的石桌旁,两人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对视,眼中都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与焦虑。孙原的眉头微蹙,面上写满了疑惑与不安,而郭嘉则是那种深沉的冷静,仿佛内心早已对这场战斗的结果有了几分预感。
“真有如此巧合?”孙原低声自语,目光远远地投向邺城的城墙。明明局势如此危急,黄巾军的攻势已经近乎临门一脚,而援兵却忽然从天而降,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在整个河北战场,除了自己手中的虎贲营,东中郎将董卓的营地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援兵力量。其他地方的军队要么在与黄巾军作战,要么被皇甫嵩等地方势力牵制,哪里还有空余兵力来支援自己?更何况,太史慈是张鼎派出去的,张鼎就那么确信太史慈能找到援军?这一切太过巧合,几乎让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另有玄机。
孙原的思绪飞快转动,眼前的疑问让他心神不宁,几乎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黄巾军的兵力何其庞大,他们的攻势一波接一波,令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而太史慈的精锐骑兵突然出现,居然如同神兵天降,轻松击溃了黄巾军的进攻——这一切太过戏剧性,孙原心中暗自打了一个问号。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郭嘉的脸庞,心中突然一动。
“奉孝……”孙原低声呼唤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郭嘉无疑是一个聪慧且深不可测的谋士,他早在北上曲梁与梁期之前,就已暗中派人探查战场局势。郭嘉的眼界不仅仅局限于魏郡,而是整个冀州,甚至是大河两岸的数州之地。孙原不由得回想起过去的一些细节,那时郭嘉曾屡次暗示过,他已经对局势有了准确的判断,并且早早在多方布局。
孙原突然明白,自己若没有郭嘉的精心谋划,可能早就陷入了敌人的陷阱,根本无法在这场战斗中扭转局势。即便是太史慈的出现,看似天赐良机,实际上也是郭嘉早有布局,暗中传递了某种信息,让太史慈能够及时赶到,带来关键的援兵。
夜色已深,邺城的太守府中庭依旧宁静,月光透过树影洒在古老的青砖地面上,散发着一股幽冷的气息。空气中带着微微的湿气和草木的清香,却被两位身影的存在压抑得有些沉闷。孙原与郭嘉站在石桌旁,彼此相望,气氛凝重。
孙原身穿一袭深蓝色的战袍,衣襟上绣着金色的虎纹,腰间佩着一把银色的佩剑,显得威风凛凛。他眉头紧蹙,眼神锋利如刀,仿佛要刺破眼前的迷雾。此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却又藏不住眼底那份深深的疑虑与不甘。他的双手交叉在胸前,指尖紧握,似乎在压抑内心的不安。
郭嘉则一如既往地穿着简洁的深色长袍,腰间无刀剑,只有一枚古朴的铜质令牌,彰显着他的身份与智慧。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面容冷峻,眼神清澈而深邃,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即使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郭嘉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淡然,仿佛所有的纷争都与他无关。虽然他的神情没有过多波动,但那一抹微不可察的冷意,却在他眼中一闪而过。
当孙原开口时,声音低沉而带有一丝质疑:“这个局,是你布的?”他的话语带着几分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困惑。他紧盯着郭嘉的眼睛,仿佛想从中找到一些答案。那一瞬间,孙原的目光犀利而直接,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试图洞察郭嘉心中的秘密。
郭嘉依旧没有立即回应,他微微垂下眼睑,似乎在思考,又像是在掩藏着内心的情感。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水,平静中却带着深深的自信。他的双手轻轻放在腰间,指尖轻点着衣料,仿佛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他的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那是属于他一贯的从容不迫。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郭嘉的话语平淡,却每个字都充满了深意。他微微后倾,身体放松了一些,语气中带着丝丝不动声色的自信,“你以为我真会坐等黄巾军一步步逼近,等到最后才来急救?早在他们围城之前,我便已经通过多方线索了解了局势。”
孙原凝视着郭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钦佩,但很快又被疑虑所替代。他的嘴唇微动,想要说什么,却在听到郭嘉的下一句话后,终于将所有疑问压下。郭嘉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仿佛在娓娓道来自己的谋略:“至于援兵,虽然在河北没有多余的兵力,但大河两岸的局势,尤其是黄河以南的力量,我可比你清楚得多。张鼎在派出太史慈时,我已经提前安排了信号,太史慈本就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和势力,他能找到援兵并不奇怪。”
郭嘉说话时,目光依旧没有移开孙原,他的眼中透着一种坚定和冷静,仿佛所有的变数早已被他纳入掌握。孙原的眼神微微闪动,心底的疑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出的释然和轻松。他低下头,沉默片刻,忽然间轻轻笑了出来。笑容虽浅,但眼中却隐约带着几分感激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