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东明白她的意思,是让自己顺从“真我”,不禁白了他一眼,风情万种,道:“我可没有你那么高深的境界……何况这真的是“真我”?”
九年之后,无论是随心之所念,还是随口之所言,我都不知道是自己的是非利害,还是别人的是非利害,甚至连谁是我的老师,谁是我的朋友都毫无分别了。”
清欢也不管他,儒家有句话叫“不愤不发,不悱不启”,说的就是比比东现在的状况。
比比东点头,道:“这个尹生倒也明事理。”
前世先秦百家,为什么都喜欢用故事来晓示道理?
清欢整理了一下言语,道:“有一个人叫列子,他的师父叫老商子,他还有个朋友叫伯高子,列子就向二人学习,学成之后便能乘风而行。
眼看已经从杀戮小镇上空飞过,也没见有神明阻拦,比比东心中松了口气,不禁开口问道:“清欢,这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是正常的风,只会一阵接一阵,但此时吹拂在她身上的风虽然微弱,却能承载他们两个人的身体,持续不断的推动他们。
比比东听完,一开始并没有重视最后一句,还沉浸在列子描述的境界里。
直到清欢久久不言,比比东才下意识的抬头看他,就看到清欢眼神饱含深意的看着她。
清欢笑着道:“尹生也是这么怀疑的,所以他回到家里后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左思右想,心有不甘,于是忍不住又跑到列子那里去继续学习。
意识到什么,比比东这才开始回想清欢最后的话,思索着道:“是心不定的缘故吗?”
所以从修行角度来说,“无为”不是通常理解的不作为,而是从“真我”的角度去行动……再具体的,我也无法描述了。”
“列子说:当年我跟我的老师形影不离地相处,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这样过了三年,老师才扭头看了我一眼。
清欢苦笑着,道:“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道无问,问无应”了,不是我有意隐瞒,而是我根本说不出来。”
五年之后,我终于心里敢念是非了,口里敢言厉害了,老师才对我认可地笑了笑。
七年之后,我达到了随心所念无是无非、随口所说无利无害的境界,老师才引我跟他同席而坐。
但清欢讲的是天道,这种东西只能靠自己悟,清欢想提点也做不到。
比比东脱口道:“是你交给我的“坐忘”?”
但儒家是人道,道理可以从人身上领悟。
……
外附魂骨展开,比比东捋着耳畔的发丝,语气有些失落,道:“……回来了!”
清欢提醒道:“无为!”
清欢顿时面露为难。
眼看一路御风到落日森林上空,甚至已经能看到山坳外的内院了,比比东才回过神来,下意识的从清欢的怀里脱离。
列子见他去而复返,于是问他:伱才走,没几天怎么又跑回来了?
尹生说:先前我向您请教飞行之术,您不教我,因此我心中对您有意见,所以就离开回家了。现在我想开了,您不教,一定有您的道理,所以我又回来了。”
比比东趴在清欢胸口,仰头看着他,美目涟涟。
比比东兴奋的道:“是不是等我学会“坐忘”,不断积累,也能达到御风而行的境界?”
俯视着内院,比比东道:“两年多不见,你这内院看起来已经初具规模了。”
清欢按下风头,向下降落,道:“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