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挑兵选将(1 / 1)

朱允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算把朱元璋给忽悠住了,让他明白了皇权和藩王孰重孰轻。

照理说,作为权力欲望最强的皇帝,这些浅显的道理朱元璋应该早就明白的,可明朝的情况却让人目瞪口呆。

皇子封王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封地和军队,这就很扯了。

自打汉朝之后就很少有皇帝这么干,偶有几个这么干的,结果也都不太好。

当年始皇帝这么大的功劳尚且能听得进劝谏,至少没有因为正经的朝堂建议杀人。

可老朱却认为,劝阻他给儿子封王的臣子是挑拨他们父子关系。

此事一出,哪个臣子还没眼色再去劝谏呢?

也就是朱允熥现在和他关系处的不错,才敢冒险说几句实在话,换别人领俸禄当差,谁稀罕管这个闲事!

反正天下是你朱元璋打下来的,你都不心疼往后想,那别人还操这心干嘛呢?

“允熥啊,兵员的来源算是解决了,可是该拜谁为将去选兵呢?”

朱元璋不知是真的心里没底,还是想打算再考验大孙子一回。

朱允熥低头思考片刻说道:“不只是主将,几个副将和核心的中层军官应该一并给选好!”

“那你有合适的人选吗?”朱元璋再次问道。

“嗐,皇爷爷!您这不是为难孙儿嘛!我年纪尚小,又没有从军打过仗,哪认识几个武将啊!

“不过,我倒是可以提几点标准!”

朱允熥尴尬地笑了几声,丝毫没有回避自己的短板。

“什么标准?”朱元璋一脸狐疑。

朱允熥认真说道:“首先,主将、副将不能从蓝玉部下中选,藩王部下也不行!”

“这是为何?”朱元璋嘴角微微一笑明知故问。

“蓝玉部下多是草莽之辈,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头脑简单,难以承担此大任!”

“况且他素来骄横,不选他而选部下,那他心里必然怨愤!”

“再者,他部下和义子对他忠诚度极高,他们日后会不会勾连很难说!”

“嗯,有道理!那藩王部下为何不可呢?”朱元璋点头之后继续问道。

“藩王部下其实没几个能当主将的,也就燕王兵力多作战经验丰富,可能有几个优秀将领,其他藩王不值一提!”

“藩王部下将领虽然不能做主将,但是中下层军官倒是可以安排一部分。”

朱允熥说完端起茶盏牛饮几口喝个干净,然后舔着嘴唇看着对面的正在思考的朱元璋。

蓝玉部下不行,藩王部下也不行,这等于把大明最近这些年大部分有实战经验的给排除出去了。

老将们要么自己死了,要么朱元璋帮助他们死了。

就算还大量存在,以他们的年龄恐怕也难以再扛大任!

岁月催人老,人一老就会变的保守,一大把年纪了,谁还愿意跑到塞外常年喝西北风吃沙子啊!

又不是缺爵位缺钱,犯不嘛!

从朱允熥的角度来看,最好是选择几个年轻将领,他们既有建功立业的欲望,又可以培植拉拢效忠于自己。

至少有个举荐知遇之恩嘛!

其实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最佳选择。

年轻人没有威望和立功机会,他们被重用当然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但是具体该选谁呢?

朱元璋、朱允熥爷孙俩都开始转动脑筋,仔细搜索合适人选。

徐达的几个儿子徐增寿、徐敬祖、徐辉祖算是有能力的,但是他们和燕王朱棣是姻亲啊!

舅哥和妹夫离那么近,免不了私下会有交往,影帝燕王收买笼络人心可是很有一套的。

总不能朝廷费这么大劲给这老小子做嫁衣了吧?

不能用,徐家兄弟有能力也不能用!

李文忠当年倒是挺厉害,可他儿子李景隆是个烂泥扶不墙的窝囊废,更不能用!

若是给送到朱棣那儿去扯他后腿倒还行!

冯诚不错,作为功勋二代,他早年从军,在沐英手下历练多年,有勇有谋。

他爹冯国用死了三十多年了,叔叔冯胜虽然功勋卓越,但是为人也很低调谦和,这叔侄俩不会有不轨行为。

冯诚年龄也就四十岁左右,再干个十来年问题不大!

耿炳文五十多岁,为人也很谨慎小心,但是恐怕干不了几年了,塞外苦寒之地对身板儿要求还是很高的。

关键是,耿炳文擅长的是守城,草原游击显然不合适。

他儿子耿璇比朱允熥大个几岁,虽然年轻,但是却熟读兵法,见解不凡,放军中历练几年可堪大用。

就这俩人肯定不够,怎么着也得七八个!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