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你才投了四枚,要你继续是朕的命令!”

“四枚全中,很好呀。”纳兰乐观道,“明年纳兰性德四季平安,如愿。”

“好,朕说不过你。”玄烨做了罢,“那朕现在就去养心殿,你等陪了家人过后再来”

“是。”

玄烨一把从顾问行手中拿过那件大氅,披在纳兰身上,留下了一句:“朕是为你好”

“谢皇上。”

等到玄烨和顾总管都走了,明珠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觉罗氏一边拿出手帕来给明珠的额头擦汗,一边问容若:“儿啊,皇上怎么来了?”

容若道:“不知道,但是尽兴。”

“幸好是你懂得适可而止。”明珠带着些欣慰,“不然十局下来,你是想赢皇上还是故意输给皇上啊?”

“不能输、不能赢,甚至连打成平手都遭疑,那儿就唯有将‘失误’当作是‘粗心’来用了,至少可以符合阿玛的期待吧?”

“你以为阿玛期待你输?”

“不是。跨年之际,输掉不好。”

“那你觉得怎么样才好?”

“一场对弈,游离在胜负和平局之外的,不就是半途而退吗?退的成全皇帝,退的周全自己,这就够了。”

“好,你能够有这种心态阿玛就放心了。”明珠指向养心殿放向,“快去皇上那里吧!”

“阿玛忘了?儿还没跟揆叙和揆方一起投通宝呢,他俩等着盼着。”

说着,容若就走向了弟弟们身边。

*

养心殿。

在纳兰未到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鳌拜不请自来,先一步到达殿中,坐在次座的位置,俨然是大清国的第二天子一般,浑身散发出刚毅而强势的气场。

“臣听闻皇上身边的一等侍卫图尔深谎报敌情,说是:驻扎在城下的蒙古兵马是服从鳌拜调遣的。所以臣为了不让皇上被小人所迷惑,已将图尔深砍头处死!”

玄烨大惊,鳌拜要在除夕之夜杀人,杀的还不是普通人,竟然随心所欲、不用请示自己这个皇帝的意思。

鳌拜不但掌握朝政大权,还掌握生杀大权,这么下去还了得?

玄烨克制着不满,隐忍道:“鳌拜大人是为朕‘分忧’了啊!”

“臣受命于先帝,尽心尽责辅政,自然要将皇帝身边的口舌之辈清除干净。不然皇上落下昏君之名、我鳌拜背负反贼骂名,岂非两冤?”

“鳌拜大人既然说那支蒙古兵马与己无关,那么那支兵马是谁所主使?现在去向如何?”

“哼!臣一概不知。”鳌拜面带愤怒,“皇上要查就尽管去查,臣可以对天发誓,没有勾结过蒙古。”

“鳌拜大人勿躁,不经时日,蒙古兵马之事自然会水落石出。当时候朕再一并处置犯事嫁祸、挑衅关系之人。”

“皇上有此本事就好。”鳌拜不屑,“不要夸口出去,却查无所得。”

玄烨心中,那种自己被人小看了的情绪,已经是按耐到了极点。

要不是为了控制事态和养心殿的安宁,他恨不得:狠狠指责鳌拜的不敬和目中无君,然后叫人来把鳌拜拿下!

只可惜,此刻自己身边无人啊。

鳌拜显摆过这一场威风之后,就大步而去。

路上看见纳兰,他就对纳兰说了一句:“大公子可千万撑住了,这宿一夜不眠,明日一日无歇,身子骨说到底是自己的,少消遣在少年天子的意气用事上。”

纳兰应道:“多谢鳌拜大人提醒,纳兰性德谨记在心。”

*

纳兰进入养心殿后,见皇上没提鳌拜去过之事,就不多问。

玄烨觉得:自己跟纳兰在一起时,心里就会特别踏实。这种的君臣关系好似已经超越普通的天子与奴才的关系,而是一种可以打开心扉来说话的朋友之情。

“请皇上起稿,臣在皇上身边看着。”

“你看朕朕写不出来。”

“臣看的是节庆纸张上的皇上笔墨,只校对是否有错字、检查是否语句不通、辨别是否表述妥当。”

“一到养心殿,你我又变成了君臣。纳兰,朕宁愿多听你用‘我’字来自称。”

“皇上起稿吧!子时也快到了,臣鉴稿也要时间。”

玄烨为了试探纳兰的反应,故意从袖中把纳兰之前拟写的“岁末把笔”的内容的张纸拿了出来。

纳兰只顾研墨,没发表一句意见。

玄烨不甘心纳兰无动于衷,就提笔对照着“纳兰之贺词”【注1】完完整整地写了一遍,还时不时地发出了几句笑声。

写完,玄烨交叉着双手,看着身边之人,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不是最看不惯贪天之功吗,怎么不制止朕?”

纳兰放下墨条,从玄烨面前拿过那张成品的把笔之词,谦和而不失礼道:

“皇上的亲笔,臣留着,当作是御赐的最高祝福。臣看着皇上再写一份,写皇上真正要对天下万民和广大朝臣们说的内容。”

玄烨哑口无言。

好,好你这个纳兰性德,叫朕别无选择!

纳兰细致地欣赏玄烨的亲笔文字,感慨道:“皇上把臣拟写的内容一字不错地复刻了一遍,臣心中存着高兴与感动,这就够了。”

玄烨觉得自己好似站在悬崖边上。

这个纳兰性德,连“劝君回心转意”的方式都跟别人不一样。

朕要是不听他的,就是失信于天下百姓、失信于文武百官,还算什么英明的康熙皇帝?

一纸岁末把笔,一场君臣博弈。

到了今时今日,收场方式绝妙。

“朕、重、新、写。”

玄烨一字一句道。

“……皇上你看这里,‘丰年开瑞’改成‘丰年为瑞’更妥当,开是动作,为是状态,状态就是拿出事实说话,能叫人信服;‘四海安乐’这个说法不够大气,换成‘盛世同禧’更能彰显天威;还有,‘共享天运’收尾比较仓促,再多添一句‘万途皆明’更能让臣民们感受到普天同乐之喜。”

玄烨把纳兰的分析都听进了心。

同时,玄烨还留意到:

纳兰是个很雅致的人,他从未用单根手指去指纸张上的字句,而是倾斜着右手手掌半悬空在笔迹上、来提示皇上哪里要斟酌。

——纳兰你呀,真是个过于懂得对方感受的家伙。

玄烨会心一笑。

“臣是跟皇上一起磨合,皇上不要觉得遣词造句麻烦。是,就算皇上说的是,臣就只在写文章上面比别人强了些,臣也盼着皇上能写出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大志和抱负的贺岁之词来。”

“皇上别这么想,作为天子,为民之心尽到、为社稷之力用到、为家事之身正到,那么民间、朝野、后宫,没人会把皇上的贺岁之词当作泛泛而谈的空论、自以为是的漂亮话。”

照着纳兰的建议三改“把笔词稿”,玄烨对这位“满清第一大才子”十分佩服:

试问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如此耐心、细致、言之有理地对待朕?原来,朕缺的不是有才华的大臣,而是愿意无私对朕的朋友。

纳兰并不是只有这些优点,但是当这些优点成为鞭策朕、激励朕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时,他存在的意义就格外不同。

“纳兰,朕在‘石铸灵龟’面前只许了一个实际愿望:要让大清江山在朕的接管中变个模样。”

“臣追随皇上,一起站在高处,览觅山河,踩顶乾坤。”

“拭目以待吧!”玄烨胸有成竹,“朕会用自己大愿来成就你的小愿,你我一起,做一对流芳千古的圣君贤臣。”

*

随着空中打响五声礼炮,养心殿的正门被打开。

司礼大太监领着两名职位不低的管事太监进来,对玄烨毕恭毕敬道:“时辰到,恭请皇上岁末把笔——”

紧接着,两名管事太监便将一卷红纸铺陈在案桌之上,稍撒金粉,摆上新带来的毛笔和已经研过墨的砚台,又将镇纸压好方位之后,才分别退到两边,齐声道:“笔墨纸砚备至,除旧迎新福至!”

司礼大太监对外三甩九威拂尘,高声道:

“辞旧岁,迎今朝;万象新,江山清。”

“皇上开笔——”

玄烨正襟危坐,将早已跟纳兰商议好的“新年贺词”一挥而就。

待到墨迹稍干,那两个管事太监就一并上前,一左一右拿起皇上的墨宝走出了养心殿外。

玄烨只见:

在养心殿外某处吉祥的位置,司礼大太监对着“新年贺词”高声诵读。然后,就有别的人将“岁末把笔”的卷轴带走了,估计是拿去何处陈列或是拿去给太皇太后过目。

“朕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玄烨靠在椅子背上,“从早到晚,一天到这里终于结束了。”

少年天子合上了眼睛,倦道:“纳兰,顾总管,你们什么都不用说了,朕困的很,就这么眯睡一会儿……马上还要去皇后那里,朕答应了赫舍里。”

*

“早些叫醒皇上,皇后还在坤宁宫等着。”

“鳌拜之事,理藩院之事,皇上要是动了气,你要想法子先劝着,别让皇上在大年初一带着情绪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纳兰叮嘱了顾总管几句话之后,就到养心殿的侧阁去打盹了。

——今年跨年不是一个人,是跟皇上在一起。【注2】

纳兰很想告诉玄烨:“唔,我高兴的很,就是高兴的很。”

只是现在……真的累了、困了、冷了。

否则,跟皇上一起畅聊到天明、让一份难得的高兴延续的久一点,该多好!

【注1】纳兰拟写的具体内容,见第22章

【注2】纳兰独自跨年,见第20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