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务部的设立成为了高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阶级区分的产生,更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不可否认,阶级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治者的制衡,但它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士人地位被过度抬高,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高要决心彻底成立商务部,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商人的待遇,更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成为士人并非唯一的出路,还有其他的选择可供普通人考虑。
此外,商务部的成立还有助于将财政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化。对于高要来说,这样做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因为目前南境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商会的存在。在南境发展的初期,商会的支持至关重要,否则高要恐怕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时过境迁,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粮食增产,各地的粮食产量也是不断的提升,朝廷的粮库充盈,百姓也不愁吃喝,一些过剩的粮食则是可以做成一些米糕,米饼,或者是米酒等等物品,
而商业上的税赋同样不少,而这些现在来说已经足够来维持整个南境的正常运转了,而高要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商会拆分出来成为商务部,然后将两者完全隔绝开,公是公,公私分明,
通常情况下,掌管税收的核心机构主要是治粟内史和少府。治粟内史的职责在于征收并管理国家的各类税收,其中涵盖了田赋以及货币等方面;而少府则负责征收人头税、商业税以及山林川泽所带来的利益,这些税收主要用于供给皇帝和宫廷的开支,同时也用于皇室土地和官营手工业的运营。
当前南境所面临的问题却是,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架空的状态。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架空并非是被动的,而是在无奈之下形成的局面。无论是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还是各地修建工程所需的资金,亦或是建设各种设施的拨款,几乎都完全依赖于商会的出资。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中,原本应由朝廷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员,基本上只是起到了一个协助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也别无他法。毕竟朝廷的资金实在是捉襟见肘,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依靠商会来填补这一缺口了。
然而,商会实际上也是高要的产业之一。这意味着,当他将钱拿出去后,如果无法收回,那么在他查账时,就会面临处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收上来的各种税负必须在第一时间归还给商会。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行为,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商会的存在给人们一种错觉,即它就像是一个后勤仓库,随时可以大包大揽各种事务。
不仅如此,各项大大小小的支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初,人们尽可能地以节省为主,但现在却变成了追求政绩好看。例如,在负责各地难民安置工作时,由于钱财充足,原本只需三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地方官员却直接叫来五个人来做。这样一来,虽然工期被提前完成了,但实际上这却成为了他们自己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