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种改变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商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作为朝廷管控的国企,商会将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资源,能够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商会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国家经济的繁荣。
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提供更多合适的管理岗位以及培养人才的机会。管理人员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而这种在商业上进行实践的机会
最后,这样的改变还能够进一步避免资产流失。在朝廷的监管下,商会的运营将更加规范,资产的使用也将更加透明。这有助于防止资产被滥用或流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从长远上来看,这样一来商会的发展会更有动力,更有规矩,而且能够形成竞争力,完全依靠着系统的帮助终究是有限的,肯定还是需要自身的发展,将适当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而后发挥集中的优势,更高效的生产发展,并且高要还有着自己后面的一步棋,步步为营的彻底改变民生,
高要心里很清楚,这样做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但他坚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尽管他也明白会遭遇重重阻力,但一旦他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就绝对不会轻易退缩或改变主意。这正是高要和吕雉之间在思想上的最大差异所在。
吕雉作为这个世界的原住民,她所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成功范例,都与高要截然不同。在她的认知里,成功的途径绝对不包括高要所采用的这种方式。
高要目前在思考问题时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他思考事情的方式。他一直以来都是站在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吕雉却认为高要应该以皇权的视角来思考,而非仅仅局限于上位者的层面。
这两者看似相似,实则差别巨大。高要以上位者的角度思考,所谋求的往往是全局的利益、长期的利益以及稳定的利益。而任何一个朝代的皇权,其思考的核心永远都绕不开皇权至上这一中心点。又或者说是皇权自身的利益化。
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注定了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发展。吕雉所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高要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并非是顾及所有人的利益。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错,毕竟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前提是高要必须始终保持主公的地位,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人主。
如果高要失去了人主的身份,那么即便这个政令再怎么出色、再怎么完美,最终也只能是一场空,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全部都回去好好思考一下,每个人都必须给我呈上一份详细的计划和意见。如果谁写不出来,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写,那么就可以直接卷铺盖走人了,听明白了吗?”
由于吕雉的这番话,高要此刻感到非常不满。他觉得吕雉完全曲解了自己的意思,而且还是在这么多下属面前,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高要说话的语气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丝冰冷的意味,这直接导致下面商会各部门的负责人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出声,仿佛被寒风吹过一般,浑身发冷。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