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做闺女的时候出门的机会极少,认识的同龄朋友本就不多,唯一一个姐姐,还因这样那样的缘故生分了。如今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投缘的朋友,可是命运却似乎给对方开了一个玩笑。
石咏忍不住想,远嫁,远嫁啊……
他本想着探春的宿命是远嫁海疆,但是如今朝中并无南面海疆之乱,探春不可能如此,可谁想得到,这一位的宿命,竟然在北面。她的确是荣府所出的第二个王妃,只不过竟是嫁给蒙古亲王世子为妃。
这时候如英终于忍不住,呜咽出声,小声对石咏说:“此前三姑娘参选,我指点她诸多规矩门道,是不是其实便是害了她?……若是她全不出挑,是否便能留在京中,由自家为她择一门好亲?”
石咏伸臂揽住如英,轻轻拍拍她的脊背,柔声安慰:“话不是这么说的,你又不能未卜先知,知道皇家会挑选秀女前往蒙古?再者,你指点的不过是些小道,若是荣府的三姑娘真像你说得那么……优秀,即便没听你指点过那些细节,一样会非常出挑。皇家选人,除了本人的容貌气度以外,亦要考虑家世出身背景。许是那位三小姐各项都合适,才会中选……你实在不应为此苛责自己啊!”
他这个剧透党,穿越者,竟然都没猜到这一点,如英又怎么能以此自责?
“事已至此,结果已经不可更改,身为一个朋友,你该想的是,怎样才能帮到她。眼下她最需要什么,将来她又可能会需要什么?”石咏尽量安慰如英,“一味伤感,于事无补。另外,年节之时你再见到她,也切莫做这样的小儿女态,更应多鼓励与劝慰……”
一时石大娘那边命人来请石咏和如英过去,一家人一起用饭。如英赶紧起身,命望雨打了温水来,仔细将双眼洗过,又扑了一点儿粉,补了补妆,让石咏看过一切无碍了,才随石咏一起过去陪石大娘。夫妻两人暂时对这件事避而不提。
“咏哥儿,咏哥儿!”临走的时候,红娘在上房外间的博古架上打了声招呼。
虽然暂时搬到了永顺胡同,但是石咏还是将红娘的瓷枕与“一捧雪”这两样文物给一起带了来。“一捧雪”从未见过石家在永顺胡同的宅子,石咏带它过来开开眼,虽然明知这件器物压根儿不需要再开什么“眼界”;另外也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石咏不大放心将这些重要的物件留在无人值守的椿树胡同小院儿。所以这次他将这两件文物,同那二十把旧扇子都一起带来了永顺胡同的赐宅。
“你好好劝劝你媳妇儿!”红娘小声说,“去和亲未必是什么坏事!”
一捧雪在旁边唯恐天下不乱地补充:“是啊,汉有王昭君,唐有文成公主……不都活得挺好的么?
石咏刚想说:这可不是什么“和亲”。可是见如英还在上房外面等候他,石咏赶紧闭口,走出来轻挽着如英,与她一起过去石大娘和二婶王氏一起住着的院子。他一面走,一面想,虽说不是“和亲”,可这实际上不就是和亲么?
荣府的三姑娘探春,若真如红楼书中所言,当是个“才自清明志自高”的人物,曾经力主对荣府内务的改革,是一名眼界开阔,坦荡而有魄力的女子。若是她那样经年累月地束缚在内宅,倒真是委屈了她的才具。这般和亲远嫁,看似是她的宿命,可是若是朝光明处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改变了命运的机会?
一时陪石大娘与王氏用过晚饭,石大娘见如英精神短少,少不了心疼,赶紧让石咏陪媳妇儿回正房去休息。王氏在一旁微笑:“可见着咏哥儿媳妇儿是大嫂的心尖尖了,如今连咏哥儿都且往后退一步去。”
石大娘笑道:“我娶这个儿媳妇进门就是当女儿疼的。咏哥儿自然往后退一步。不过弟妹你也别急,有的是你在外头相闺女的时候。”妯娌两人,说笑几句。石咏小夫妻两个颇不好意思,如英郑重告了罪,这才由石咏陪着回上房。
石咏则慢慢劝媳妇儿:“你想想,以你对那位荣府姑娘的了解,她那副性情,是更配合草原大漠的豁达呢,还是更适合精致小巧、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如英想了想:“都挺配的!”
石咏:……
如英便也自转过来一些,点点头说:“茂行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凭三姑娘的才具与气度,在哪儿她都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她若是去了一处能施展拳脚的地界儿,可能会比将她拘在深宅大院里更有些好处。”
石咏点点头:这就对了。
如英一下子抬起脸,望着石咏:“但是三姑娘孤身一人远嫁科尔沁,远离父母亲人,这份孤寂却是难熬,更不消说,那里衣食住行,样样都与京中不一样。虽说圣上年年巡幸塞外,或是会召见蒙古使臣,可是两边交流的机会毕竟少少,三姑娘不但难有机会回京省亲,怕是就连她旧日习惯穿的用的,饮食药物,都少有机会能拿到啊!”
她拉着石咏的手,问:“茂行哥,你说,咱们能想个什么样的主意,帮帮三姑娘的么?”
石咏瞬间挺欣慰的,因为如英这话已经弃去了早先的自怨自艾,全心全意地帮对方考虑,而且言语中带着希望。
石咏心中已经大致有了个答案,这时候假装皱着眉头沉思了一番,半晌,抬起头来看着如英:“媳妇儿,你说说看,那位荣府的三姑娘,看着像是个会做生意的人不?”
转脸就进了正月,石咏找了个机会去给十六阿哥拜年,顺带提起了朝中封秀女为郡主,赐婚蒙古王子的事儿。
十六阿哥便一脸黯然,道:“爷正愁这事儿呢!”
十六阿哥的嫡福晋膝下有一位格格,自小七病八歪地长大,因此十六阿哥夫妇都对这个小格格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结果今年选秀的结果出来,夫妻俩都跟挨了当头一棒似的——今年爱新觉罗家适龄的格格竟然不够,这不意味着他们膝下的小格格如珍似宝地养大,也一样要送到蒙古去吃砂子?这谁舍得。
石咏便向他提了提来意。
十六阿哥听了免不了精神一振,重复了一遍:“请将要嫁去科尔沁的世子妃帮忙,打通一条往科尔沁去的商路?”
他抬眼看了看石咏,心想,这小子,还真是像自己,满身铜臭,一想到“生意”二字便心生激动啊!
作者有话要说:探春这一条线的安排主要是参照历史上曹寅两个女儿的真实命运,长女嫁平郡王纳尔苏做嫡福晋,次女嫁了蒙古王子,所以曹家的确出了“两个王妃”。这条线不会多展开,不过作者反正是相信又香又美又带刺的玫瑰花儿三姑娘是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