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大夫最怕这与“血”相关的事情,可又拗不过老前辈,当下愁眉苦脸地站起身,紧随着于老太医离开。
乐凤鸣则坐在石咏对面,也是一阵沉思——早先石咏所陈述的那些,对他来说,也的确太震撼了些。于是乐凤鸣始终醒不过神,直到手中的茶水渐渐都凉了,才慢慢抬起头,艰难地问石咏:“石大人,您这……这真的是梦么?”
石咏点点头。
乐凤鸣长长叹了一口气,道:“为何这等梦境,小人就做不出来?”
石咏:……
他其实也只是一知半解,连半吊子都算不上,但是他却愿意相信这个时空里的有识之士,愿意沉下心去研究这些人,或许有了这些点拨,他们能少走些弯路,治病救人的医术发展的速度能快上一些。
乐凤鸣除了是大夫、药师之外,也一样是个商人。待于老太医和牟大夫离开之后,他向石咏请教起一件事。
“石大人,听说城外的一间玻璃厂,也是您在照管?”
石咏客气:“谈不上照管,只是有事时能联系上。”
乐凤鸣当即将他的想法提出来,原来他是看中了玻璃厂生产的玻璃瓶,觉得他同仁堂中所出产的一些膏丸制剂,完全可以盛在玻璃瓶中出售。这样既能显得这些制剂金贵无比,又能让人清清楚楚地瞧见瓶中的内容,比较起各大药铺所使用的白色瓷瓶而言,这才是真正童叟无欺。
但既是盛装药物的,这玻璃瓶必须要小。乐凤鸣曾经在市面上打听过,市面上的玻璃器主要以玻璃杯、玻璃碗等食器为主,盛器较少,小型的盛器更小。因此乐凤鸣才想起了石咏,找上了门,正巧还旁听了石咏所说的这一场“大梦”。
这下子石咏却犯了难。如今玻璃厂的业务其实正在慢慢收缩,不再大规模地出产玻璃制品,以避开九阿哥名下那些玻璃厂的恶性竞争。
如今乐凤鸣倒是提醒了他,他的确需要继续将玻璃厂的事务再好好捋一捋了。
“这个我一时应不了,乐老板,待我得空去过一趟玻璃厂,再给您回话,可好?”
乐凤鸣自是没的说,石咏也赶紧借机会跑了一趟城外,将玻璃厂的各项营生仔细查看过一遍,最终做了个计划出来,提交给十三阿哥,薛蟠和贾琏这三家。毕竟玻璃厂除他之外的三家股东,就是这三位了。
贾琏不在京中,自然只能书信商议。而十三阿哥与薛蟠那里,石咏则约了在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上碰面,商议此事。
石咏提出的方案是,将现有玻璃厂进行拆分,按照主要产品和方向切分成几件不同的产业,此后各家便更有侧重,知道该在什么领域上下功夫。各有分工之后,这几间厂子也会更加便于管理,人员也会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互不干扰。
按照石咏的建议,玻璃厂可以拆分成为四个部分,一部分是制作瞭望镜和军用煤油灯的专门产业,因是主要生产军需的,所以单独划分出来。这一部分所雇佣的工匠,也尽量以上三旗包衣出身的工匠为主,雇佣尽量为终身制,雇工管理相对严格,尽量防止重要技术外泄。
第二个分部则是以眼镜工艺为主。这一分部除了承接城中眼镜铺子的订单,生产各种老花镜、近视镜之外,还生产各种花色各种镜架的“太阳镜”,这其中一大部分货品即将跟随郡主探春的商队,销往科尔沁去。
第三个分部则是继续紧跟内务府唐英那边的玻璃匠人,承接“来样加工”业务,也就是专门生产精美而独特的特殊玻璃工艺制品,这也就注定了这里的产品不是量产,每一件都是限量版。
最后一个分部则是与医药相关的部分,除了生产显微镜以外,这部分也承担了医用橡胶制品的研发与生产。石咏心里清楚,最后这个分部的投入非常大,短时间之内却不会有产出,因此他的计划是,将这个分部单独拨出来,将来从其他赚钱的分部取得利润时,便补贴这里一些。毕竟这一个分部所研究的内容极为重要,是不能用一时收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
岂料,石咏将这些与十三阿哥和薛蟠解释过之后,十三阿哥大笔一挥,将军需分部、和最后那个与医药相关的分部全部划归自己名下,最稳定最赚钱的眼镜产业和来样加工业务,十三阿哥则统统划给了贾琏、薛蟠和石咏三人。
“十三爷,您这是……”石咏先表示反对。
薛蟠也挠着后脑道:“不对不对,这不大对,分得不大公平啊!怎么要花钱的产业十三爷都拿下了,赚钱的都分给咱们?这样不行,生意可不是这样做的啊!”这个呆霸王其实并不愚钝,这“生意”到底该怎生做,他心里门清。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你们这几个,要想接下军需那一块,显然不合适。不若还是由我来担着。至于医药那一头么,的确是短时间内见不到利的,但若说会亏到哪里,也着实不至于。你们如今都成家立业的,都不容易,倒不如由我继续照应……”
这一位虽然这么说,但是石咏与薛蟠也都咬死了没同意。最后他们与十三阿哥商议决定,分割股份时,将他们几人上一年的分红,作为股本,继续投在“医药研究所”的名下。因为研究所规模不算大,因此就算是烧钱,这些股本也够他们烧一阵子了。
《仙木奇缘》
这边拆分玻璃厂的方案定下来,石咏立即给贾琏去了信。贾琏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只说石薛两人怎么着,他便也怎么着。
于是城外的玻璃厂化整为零,人员也重新分配过,除了原先的大管事之外,又另外提了三名新管事上来,规模亦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因此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学徒工和上了年纪的老工匠,听说这边待遇好,东家对雇工不苛待,便纷纷求了来。
通过这一次,玻璃厂的几大块产业总算是厘清了。可是石咏在这之后也发现,他竟然没办法兑现对乐凤鸣的承诺,玻璃厂无论是哪一块,目前都没有计划大规模生产小玻璃瓶这样的特定玻璃制品。
思来想去,石咏做出决定,向乐凤鸣荐了九阿哥的玻璃厂,建议乐凤鸣向九阿哥的厂子订购他所需要的玻璃瓶。
石咏既是为了乐凤鸣考虑,也是为了给九阿哥的厂子增加利润。毕竟九阿哥的玻璃厂动辄生产成千上万件固定规格的产品,流水作业,产出来的物件都是一个标准,价格也能压得极低,有助于乐凤鸣降低成本。
然而他向乐凤鸣荐了九阿哥的厂子之后不久,乐凤鸣给石咏捎来了一句话,说是玻璃厂的管事转述九阿哥的原话:“姓石的小子,原来你也有求爷的这一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