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辩论(1 / 1)

因为在征讨完张纯、丘力居不久后,乌恒贪至王率领部族归降。

所以罗尔涞一下子从一个临时行使都督权力的涿县县令。

擢升为骑都尉,到中郎将,封都亭侯。

简直实现了事业的三连跳。

也正因为这样,罗尔涞直接入驻了辽西属国,成为直接面对外族攻击的第一前线。

眼下乌恒的大部分部族都愿意和平归降,迎来了难得的短暂和平。

不过,那第一次以书佐的身份巡查边境所遇到的鲜卑兵,一直让罗尔涞“记挂”心头。

乱世三国,想称霸一方的属国、猛人不计其数。

就连游牧鲜卑、乌恒都无时不刻都在彰显着想称霸中原的野心。

只可惜,也只能止步于“想”了。

官渡之战后,面对屡次挑衅的乌恒。

曹操忍无可忍,带兵不远千里一举灭了乌恒二十万大军。

本来人丁就不算兴旺的乌恒,经这么一扫荡,自此便一蹶不振,直至后面的销声匿迹。

正因为这种压倒式的优势,但凡乌恒在北方有任何异动。

曹操根本不与你讲道理,直接野蛮镇压。

将你的妄想和骚动捏死在摇篮的梦想里。

包括后来的孙权,只要缺兵少马就去乌恒抢掠一番。

让你丝毫没有成长反抗的可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中平二年。

“大人,青州黄巾军因造反入侵到了兖州泰山郡。受朝廷征召,让我们速去驰援!”小乙来报军情。

泰山郡?

那个泰山太守张举不是跟张纯他们一起叛逃到鲜卑了吗?

那现在任泰山太守的是哪位?

“现下何人任泰山太守?”罗尔涞问。

“回大人,汝南应仲远!”

应仲远?

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大人,他是司隶校尉应奉之子,上次参加过那个‘百官大会’的~”

经小乙这么一提醒,罗尔涞才恍然。

“哦~原来是他呀,应劭!”

这古人真是麻烦,俩字儿当名字方便又好记。

非得还搞个字。

乍一听,根本不知道是谁。

罗尔涞对这位应劭可谓是印象深刻。

原由还得追溯到数月前~

那时,边章、韩遂不仅叛逃,还联合羌胡部分部族一起为贼寇。

不仅屡次侵扰大汉边境,还有向东侵入三辅的趋势。

所以,朝廷便召集群臣,一起商讨对策。

而正好擢升拜官的罗尔涞有幸旁听到了这场讨论会,看了场好戏。

自此,他认识了应劭这个人。

那时,朝廷想直接派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西讨叛贼。

可就在这派兵的“兵”上起了分歧。

为避免夜长梦多,皇甫嵩想直接请调乌恒三千人兵马来配合作战。

可这个时候北军中侯邹靖却反对道:

“乌恒很多部族都一直生活在汉境周边,很多习性都已经汉化。而鲜卑则不同,他们大部分都住在草原深处。每天必须练习骑射才能有生存食材。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虽同为外族,但鲜卑人体魄更加强劲。所以,应该公开招募鲜卑兵。而不是直接请调那些已经被朝廷养熟的乌恒兵。”

邹靖这不说倒好。

一说,满朝文武,各说各有理,吵得是不可开交。

大将军韩卓一大吼一声:

“乌恒兵少,且与鲜卑世代为敌。如果此次乌恒被征调,那么鲜卑就有可能会趁机偷袭乌恒王帐。而已经在外甚至已经开始作战的乌恒兵一听老巢都被捣了,那还不赶紧回去救援家乡。临阵弃战,实乃交战大忌!不仅达不到配合作战的目的,还会动摇军心,反而适得其反。”

邹靖一听,嘿嘿冷笑了两声。阴阳怪气的反问道:

“韩大将军觉得,应该如何调配兵马呢?”

韩卓丝毫不理会邹靖的反应,接着说:

“邹中侯离边境最近,也最了解外族的虚伪狡诈。不如让邹中侯征募鲜卑轻骑五千,定能破敌!”

“不可!”

韩卓刚一说完,邹靖没吱声,反而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跳了出来。

众人一看,是何苗何将军的掾吏——应劭。

所谓掾吏,就是辅佐官吏的一个通称,算是降阶版的谋士吧~

在这种场合,他一个小小的掾吏居然有如此胆识,当场呵斥大将军韩卓。

就冲这一点,便令众人纷纷侧目。

只见那应劭不紧不慢的说道:

“想那鲜卑远在漠北,他们像牛羊马犬一样因为生存和水源集结在一起。他们没有任何君臣统帅,更是居无定所。所以天性贪婪、暴力,进而数次进犯边塞,使得大汉边界难得安宁。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让他们服从军队管理、如何让他们讲信义、效忠心?”

韩卓不服,反驳道:

“带兵打仗,讲的是勇和猛。外族中,只有那鲜卑实力和体力才是翘楚。重点是,他们主动愿意归服我大汉。你一个小小的掾吏,出过几次兵,打过几次仗啊?”

说完,惹得一阵哄笑。

应劭不怵,字正腔圆的说:

“所谓以理服人。有经验不代表有头脑,若想知道敌人所想,就要把你自己放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家不妨仔细想想,每次鲜卑归服的时候,是什么日子?什么时间?为什么?”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这个时候,邹靖帮腔道:

“在场人皆知,每当朝廷打开互市关卡的时候,他们才会来归服~”

应劭点了点头,接着说:

“嗯~因为他们看中的,只是我朝的珍宝财物。根本不是因为感恩怀德,敬畏我朝威严。如此这般,等满足要求后,立马转身就来攻打我们。难道,这样的事,在边境发生的还少吗?”

是啊~

养肥了饿狼,回头还总是想啃掉我们身上一块肉。

想那韩卓似是被说服,表情缓和了许多。

又可能是想继续将死应劭让其难堪,于是接着问:

“那应掾吏有何高见妙策?”

应劭郑重的甩开衣袖,对在高堂的各位高管行了一个九十度躬行礼,然后说:

“下属认为:可以招募陇西羌胡战士,从中挑选出愿意真心遵守我军军律且永不背叛的精锐,对其以厚赏。以此,方能稳固军心。”

罗尔涞听这话,也不觉得赞叹点头。

毕竟汉朝外族甚多。

互相厮杀,也彼此制衡。

这个应劭不仅看透了这一点,还能跳出之前鲜卑和乌恒的笼子,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放在几千年前的汉代,实属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