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珏阳:“二十五号那天,我就开着格斗士,机身上装了个发烟罐,飞到舟山岛上空时,打开发烟罐,冒着黑烟装成要到当地的机场去迫降架。而老梁开着另一架格斗士,装成是友机为我护卫引导。当时英国人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俩个是李鬼,下面还忙着为我们清理一条跑道。然后我们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对着旁边一条跑道上排得整整齐齐一排的格斗士战斗机扫了过去。总共十六架!真爽啊”
(说到了这唐珏阳和梁子曰一起露出猥琐无比的得意笑意) 记者旁白:英军战损记录里,二十五日那天从飞机名册上勾掉了十六架格斗士战斗机。
而据战后回忆,因为这起“李鬼”
事件。
当时在皇家空军中引发不小的混乱。
而后返航的英国战机,每架都会被地面人员重点监视。
梁子曰(露出遗憾的表情):“可惜这样的好事只能做一次,不做第二次了。”
唐珏阳:“那次李鬼行动后,战后我们这边的宣传部门在大称赞我们这次行动,英国人当时很愤怒,在广播里说要教训我们这两个有间谍嫌疑的李鬼,然后上级把我们的格斗士也收走,送到徐州前线去了。主要是沪杭这儿地面防空高炮部队这段日子被英国人搞得有些过敏,看到一切四个翅膀的家伙都想打下来。飞敌人的飞机很容易被误伤的。我们那次行动返回时,幸好事前和高炮连的兄弟们通过气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己人打下来的。”
梁子曰(插嘴):“当时防空部队里有个笑话,社会主义的飞机是两个翅膀的。帝国主义的飞机是四个翅膀。嗯,你知道,这只是笑话,别顶真。”
记者对唐珏阳道:“听说你的第一个空中击坠是架驶hs129这种攻击机上取得的。”
唐珏阳:“格斗士战机被收走后,我又没有战斗机可以开了,正好这儿有一架hs129刚刚修好。这款飞机虽然名气很大,其实很不好开,主要是装的武器太多了,尤其是三门长管炮的那种,机枪和机炮不能同时射击,否则很容易失速。德国人飞行员撤走后,留下这批飞机转交给我们,我手上的这架是被用得很厉害的,嗯,他的发动机和f w750发动机,但是那几个月的空战下来,库存的备用发动机都用得差不多了。那架hs129受过伤,他的两台发动机当时被拆下来挪给别的fw90用了。不过这些日子,我们缴获了一些格斗士飞机,得到了几台完好的英国发动机。那些亨舍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厉害,他们用锤子挫刀敲敲打打,折腾半天,居然硬是把大了一圈的英国发动机塞进德国飞机的身体里,试飞了一下,性能居然比原版的还要好一点。我是开i16的,那东西其实比hs129还要难开,开起这玩意用起来很快就上手了。”
记者:“你是怎么想到用攻击机参加空战的?”
唐珏阳:“是德国人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是想验证一下hs129充当截机来用的可能性。我的那架hs129,最初是c型,本来是装12挺机枪的,用来扫军舰压制防空火力时很不错,不过扫人时,飞行员嫌子弹太少火力持续性差,而且不能挂炸弹。于是就把机头机身的机枪减掉四挺,省下来的重量就可以加挂小炸弹了,而且机枪配备的子弹也多了不少。不过我这架。机头四机枪换成了两门30毫米的长管机炮,变成两炮四机枪配制。速度很快,火力非常猛,我很喜欢。”
记者注:唐珏阳将军驾驶的hs129其实是一架没有量产的自用改良型,在中国战场由地勤自己私下改造的,在hs129中没有获得过正式序列编号,不过这款攻击机作为特殊机型在某些二战游戏中常有出现,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游戏中给予的编号d型是后来游戏公司赋予的。
由于减少了机腹的机炮。
又使用了马力更大的英国发动机,该机最大时度超过450公里,在1935年时,这个速度几乎超过当最所有战斗机的最大时机,只有著名的蓝色十三驾驶的h51f型战机速度和其相当。
唐珏阳:“我开上那架hs129d型时,已经是第二次空中大会战了。我的任务很简单,对着敌人的飞机编队,冲进去,见什么打什么,反正我的飞机皮粗厚糙。正面对冲不怕英国人的机枪子弹。当时我就是这么一个对冲,然后正面就把一架飞机凌空打爆,hs129上的30机炮。就算用来打后来的b17都非常有效,更不要说那时的纸飞机了”
记者:“野猪战术?”
唐珏阳:“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梁子曰:“可惜只有一头猪……”
唐珏阳:“你去死……”
(两个八十几岁的老将军再次象孩子一般地互相打闹) 结束胡闹后, 记者又问:“所以您后来就转飞hs129了。”
唐珏阳:“开上hs129后,我发现自己对开攻击机更有才华,就赖在上面不肯下来了。”
唐珏阳得意道:“自从我开上hs129后,老梁就成了我的警卫,整天开着战斗机跟在边上当我的保镖。有未来的空军中将当我的保镖,瞧我这行头够气派吧......”
梁子曰:“......”
记者注:唐珏阳将军是驾驶hs129强击机的超级王牌,在后来的战争中。
他开着hs129在空战中击落战机七架,击毁坦克三十辆。
汽车八十多辆,摧毁碉堡四十五座。
击毁跑道上飞机二十一架(其中十六架和梁子曰共享)。
他所驾驶的hs129强击机战后被中国空军博物馆永久保存。
该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是李华梅将军的座机,著名的蓝色13。
在此说明一下,当时李华梅将军驾驶的编号为13的he51f型战机其实共有两架。
由于空战密度大,一架用于空战一架停在地面备用。
一二五空战和二五月空战,李华梅将军经常是返航后就直接跳上另一架飞机再次上天。
这两架he51f型都存活到了战后,一架被北京空军博物馆收藏,另一架就停在上海空战纪念馆的大厅内。
外篇:燃油和抗战 1934年后,当红色空军成立时,*上层就极重视燃油供应的问题。
夺得武汉三镇,取得安源煤矿后,就开始策划建立自己的煤化油工厂和战略燃油贮备基地。
1934年九江战役结束后,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工建设中,煤化油工厂更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德国,煤化油同样也是汉娜极重视的项目。
早在穿越之后的1930年起,汉娜就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这方面的技术投入。
小胡子上台后不久,德国自己就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技术,加德国自己自己的研究,煤化油技术已经成熟。
不过1933年时,全世界的油价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此刻还有很长的时间,暂时还不需要建设这种成本高昂的煤化油工厂(二战时煤化(汽)油的成本是炼化石油成本的四倍),所以这项技术在1934年后就拿到武汉这里“试用”
了。
九江战役结束后,大量机器设备通过长江航道不断被运进湖北省,在德国技术人员的指点下,当地加班加点建设,到1935年六月时,工厂已基本成建成。
又经过两个月的调试,八月后开始生出第一批煤液化的航空汽油。
到1936年一月时,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的煤化油工厂,每月已能生产超过两千吨的煤化油。
产量虽然不高,但已勉强维持前线防空军的使用。
为了充分利用煤化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还在边上建立了配套的工业酒精厂。
酒精是一种优秀的抗爆剂,沪航大空战时,前线空军使用的航空燃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酒精和液化石油的混和燃油。
虽然这种混和燃料对飞机的航程有所减少,但对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却有益处。
而对于本土防空作战的飞机来说,混和工业酒精的燃油造成的航程减少问题不大。
(未完待续) ps:上一章感觉是走大纲流,很多细节都交待得不清楚,想了想,还是用这种人物采访的外篇来写完这一段。
这样是用最少的字数写出最多剧情的写法,大家看了也省钱。
此外要说某个举报的读者,前面写李华梅狙击的那篇,其实也是这样的。
你举报了,嗯,你看看我后来怎么改的,也就是去掉标题,一字未动,然后硬塞去了。
然后某人就没有意见 然后,你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