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治书侍御史张少虞说道。
“臣附议!”“臣附议!”
许多大臣均表示赞同裴蕴前往荆州,然而萧帝依旧不动声色。
张博望和六皇子已经是冷汗涔涔。
最后,苏维信拱手说道:“陛下,张大人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张大人虽熟悉财政,却不谙军事,再者…”他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意,看了一眼张博望,“张大人此前似乎与袁楷颇有联系。”
“你….”张博望直起身子怒视他,
“所以,陛下,裴大人是不二人选!”苏维信作揖拜倒。
苏维信果然也是一只老狐狸,平常温和沉稳,关键时刻字字珠玑,句句搓中要害,让人不得翻身。
“好!众爱卿平身,即日起,封裴蕴为护国大将军,假节,都督荆、江、豫诸州军事,三日后祭师发兵前往荆州。庄敬先负责调兵遣将,张博望、谢荟料理军粮供给。望各位爱卿同心协力,与朕共度难关。”
此前裴蕴以身领领军将军一职,掌外军,如今升为护国大将军,则已经是武职最高之荣誉。
“臣等遵命!”众臣齐声领命。
萧帝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萧墨瓖说道:“六皇子即日在王府闭门思过,没有朕的允许,不得见任何人!”萧帝声色严厉。
“儿臣遵命!”萧墨瓖有些泄气,不过也只能先回府再做打算。
正当萧帝准备散朝时,一内侍疾步进来,“陛下,徐州典签有急报!”
众人一愣,徐州又出了什么事?难道大燕乘机南下?
“快宣!”
一会后,徐州典签手执奏折,递给内侍,随后跪倒在地。
萧帝看了一眼奏折,心里稍稍放松,还好,只是流民作乱,倘若大燕犯境,那真的是天要亡大桓了!
“说说,是怎么回事?”萧帝出声,随即坐在榻上。
“回陛下,京口流民作乱,石将军已经尽力镇压,可目前流民声势浩大,镇压效果不明显,反而激起众怒!”典签回道。
众臣闻言,已经有些虚脱无力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建康上下游均有内乱,倘若处理不当,京城真的岌岌可危!
萧帝已经神色倦怠,他用手托着自己前额,一时头痛不已。
众臣也是面面相觑,刚刚好不容易商量出对抗荆州叛军的对策,如今京口又出现流民动乱,真的是祸不单行啊!
五兵尚书庄敬先出列说道:“陛下,大燕占领中原后,中原百姓大多南迁,京口广陵一带北来流民较多,不如让他们渡江,往南安置在武进一带。”
“万万不可,”苏维信打断他,“武进接近三吴,三吴一带易动难安,倘若流民与当地士族起了冲突,就会造成更大规模的动荡,三吴是大桓粮赋来源之地,切不可轻举妄动!”苏维信出声制止。
萧帝轻轻点头,“苏卿所言极是!不能放任他们南下。”
众人均是叹了一口气,北来流民问题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难题,不能放纵也无法安抚。
这时七皇子萧墨珩出列拜倒,“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声音清亮,闻之如沐春风。
一向沉默寡言的七皇子今日忽然出列请命,倒让众臣惊讶非常,遂一个个诧异地看着他。
萧帝侧目,“哦?珩儿有何想法?”
“请父皇准许儿臣前往京口和广陵一带,儿臣自有办法安抚流民。”萧墨珩抬头回道。
裴蕴、苏维信和萧墨琤均有些狐疑,流民问题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为何萧墨珩胸有成竹般似能解决此事?
“殿下是皇子之尊,去安抚流民,可有万全把握?倘若殿下有所差池,岂不让陛下担心?”裴蕴担忧道,前些日子萧墨珩娶了石冰的女儿为侧妃,如今又请旨去镇压流民,他不知道萧墨珩打得什么主意。
萧墨珩起身转头看向裴蕴,优雅回道:“多谢裴相关心,”随即再次看着萧帝,“父皇,儿臣曾游历东部诸郡,对流民问题一直颇为关怀,如今大桓西有袁氏叛军作乱,东有流民动荡不安,眼下正是用得上儿臣的时候,儿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定安顿好京口流民,为百姓造福,也为我皇分忧。”他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让萧帝不容质疑他的决心和信心。
萧墨珩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他敢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还真是让人不容小觑他的决心。
萧帝闻言更是颇为感奋,“好!皇儿好志气,只要你有把握安抚住流民,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萧帝面含笑意,这么多年来,萧墨珩淡出朝堂,从不问政,如今有造福百姓的决心,他这个做父亲的很是欣慰。
萧墨珩昂然道:“儿臣不带一兵一卒,愿只身前往京口!”语气淡然,平静清俊的脸庞让人看不出一丝胆怯。
此话一出,众臣更是狐疑不已,裴蕴、苏维信和萧墨琤等均以为他想乘机获得一官半职,如今这做法倒真像是为了百姓着想。
裴蕴和苏维信心中更是叹道:这个七皇子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