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封王争议,藩王之害(1 / 1)

被罚跪后。

朱棣拉着朱柏,敷了两天的药。

确定对方的膝盖,已经完全好了,才安下心来。

天亮了。

朱柏穿着马皇后给他做的新衣服。

向着翰林院走去。

马皇后教育皇子,疼爱是疼爱,惩罚又是另外一回事。

自从住进慈宁宫,他的吃穿用度好了数倍。

最重要的,还是有人关心了。

朱柏着实觉得马皇后,是真心对自己好。

比自己印象中的形象,还要好三分。

“见过殿下。”

王艮似乎被成尚吩咐过,专门接待这位小皇子。

时间长了,翰林院的人都习惯了。

每次来往书楼,他们都会在中午后看到朱柏的身影。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柏翻阅的书籍。

也写满了一张张宣纸。

五十本、八十本,一百本,两百本。

朱柏的脑海,似乎是无底洞一般。

吸收着翰林院书楼中的学识。

就连和他打交道最多的王艮,都不敢确定。

如今的朱柏,究竟有多么博学。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次丢人。

没人敢再次考校这位。

“一派胡言!”

朱柏的耳旁,忽然传来了一声怒喝。

他放下了手中的书,仔细听了一段。

似乎是一个熟悉的声音。

“藩王乃是大明最大的弊端之一!”

说话的人是陈怀义,他正在和旁人争论着什么。

“陛下封王,定然有他的用意在里面。

你这样反对,当心招来大祸啊!”

对方倒不是支持封王。

而是要陈怀义小心说话,当心招来祸端。

质疑藩王存在的合理性,那就是质疑朱元璋。

可陈怀义,是丝毫地不领情。

“藩王是多大的弊端啊。

你们难道不知道,自周朝以来,汉唐的藩王之乱还少吗?

实行藩王制度,乃是强枝弱干!

如今陛下壮年,自然不会有问题。

可五十年,一百年后呢?

藩王成了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朝堂该如何!

剿灭吗?还是听之任之!”

这番道理,对方自然是明白的。

可对方也深知,不要公开和皇帝唱反调。

“陈兄,不要如此急躁。

我们可以慢慢地规劝陛下。

说不定有一日,陛下就想明白了呢?”

陈怀义甩甩袖子。

“以后?以后要多久!

陛下之前就分封了九王,如今又要分封。

秦王和晋王,也快到了就藩的年纪。

你要我如何等得!”

听完这些,朱柏向着远处的王艮招招手。

示意他前来,询问了一番。

对方坦然地回道。

“殿下,不瞒您说。

燕王过几日就要大婚了,陛下有意在大婚的时候。

二次分封藩王,算一算,您应该也会被封王。”

话毕,王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连忙解释道。

“殿下,陈大人只是对藩王有意见。

并非是针对于您!”

朱柏闻言点点头。

“无妨,这点小事我自然不会放在心。

封王这事情,确定了吗?”

王艮松了口气,在八岁的朱柏面前。

他感受到了那股玄乎的威严。

他随即回道。

“殿下,应该是确定了。

第一次封王的时候,群臣就反对无果。

藩王已成定局。”

王艮是开了科举后,才进的翰林院。

当年分封藩王的时候,他还在寒窗苦读呢。

等到他成了翰林,秦王府都建好了。

所以王艮对于藩王,并没有太多的异议。

倒是那些年纪大的,立朝初就在的老臣,对此意见颇大。

“没事了。”

朱柏摆摆手,示意王艮离开。

自己拿起了眼前的书,继续看了起来。

见状,王艮也拱手告退,离开了。

又吩咐人,给桌的茶壶添水。

在无事的时候,他也会跟着朱柏。

坐在书楼中看书,研习学问。

一壶茶,几本书,翰林书楼坐一天。

虽然朱柏嘴没说什么。

可他的心中,却在想着藩王一事。

方才陈怀义在门外说的话,他都听在了心里。

藩王,在大明立朝之初。

也就是朱元璋还在的这些年,发挥了一些作用。

例如抵御北元的兵马,阻挡北方的草原部落。

可朱元璋驾崩后,藩王立刻就成为了弊大于利。

朱棣这个最大的藩王,公然造反。

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藩王啊。”

朱柏的心中默默念叨着。

可他如今就是藩王,以后的藩王之位,将是他最大的凭仗。

纵然他知道藩王的危害,但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不能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其实朱柏还挺期待,自己就藩后的自由生活。

在未来二十年,藩王在地方可是很舒服的。

手握兵权,还可以节制地方。

“算了,安心当我的藩王吧。”

朱柏没有多大的野心。

不求闻达于大明,只求苟全性命。

尽力改变自己,未来英年早逝的命运。

稳健,是朱柏的最基本方针。

巧合的是,刚刚的他才看到了一段内容。

是讲西汉的七王之乱。

朱柏只是默默地看完,然后合书本。

渐渐的,天黑了。

朱柏将手中的书,放回了书架。

背着手向着慈宁宫走去。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