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朱柏的冷静,刘伯温的吃惊(1 / 1)

走出了热闹的宫城。

朱柏出示了腰牌,然后顺利地向着翰林院走去。

可刚到翰林院门口。

就看到十多个甲士,抬着一个染血的麻袋。

从里面走出来。

“见过十二殿下。”

带头的甲士给朱柏行礼,然后带着人离开了。

朱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感觉不太好。

果然,他刚迈步走近。

就看到僵直站在原地的翰林们。

一个个脸都是悲戚之色。

尤其是王艮等新翰林,脸还有七分悲愤。

朱柏走近,然后看到那块被鲜血染红的地砖。

“发生了什么?”

朱柏的眉头微皱。

空气中的血腥味,还隐隐可以闻到。

说明刚才这里死了人。

王艮闻言,悲愤地说道。

“陈怀义陈大人,刚刚被装在麻袋里摔死了!”

此言一出,朱柏立刻想到了自己刚进门,看到的甲士。

他怎么也没想到。

那个染血的麻袋里,居然装着是陈怀义的尸体!

朱柏的面容,越发地凝重。

“仔细说来!”

王艮方才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会儿方才缓解。

他一五一十地,将武英殿发生的事情。

以及陈怀义发言,都详细地转述。

听完这些,朱柏明白了。

他抬头,望望周围的翰林,顿时明白了。

随即淡淡地说道。

“那你们,之后准备怎么做?”

立刻就有人站出来说道。

“殿下,吾等不堪受辱。

这就写联名折子!

辞官、罢朝!”

此言一出,立刻就有人站出来支持。

“没错,吾等不堪受辱。

陈大人之死,吾等不能干看着。

明日翰林院,将不会有任何一人朝!”

在场的翰林,要么发声支持联名折子,罢朝辞官。

要么沉默,也是默认了此举。

可朱柏只是摇摇头。

“我以为翰林院内,都是大明的聪明人。

可谁想到,原来是一群蠢蛋!”

他的这句话,挑动了众翰林的情绪。

王艮望着地的血迹,显得有点悲戚。

“殿下,陈大人不能白死啊!”

可朱柏只是淡淡说道。

“陈怀义此人忤逆犯。

在燕王大婚的时候,公然挑拨皇家亲情。

其心可诛,罪无可赦!

懂了吗!”

面对这个八岁的小殿下。

翰林院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的确是聪明人,只是朱柏的一句话。

就点醒了他们。

朱柏的话让他们醒悟了过来。

若真的罢朝、辞官,那他们的下场。

说不定比陈怀义还要惨。

见到所有人沉默,朱柏松了口气。

“现在你们要做的,是回到自己的位置,和往常一样。

不能有丝毫地松懈。

否则,翰林院的诸位,都见不到明天的日出!”

朱柏的话,让翰林院的人,心情尤为的难受。

同僚死的时候,他们无能为力。

同僚死后,依然是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一步踏错,就是万丈深渊!

见院子里鸦雀无声,朱柏继续劝道。

“诸位还是勤恳办公的好。

时间长了,父皇说不定会有后悔。

陈怀义的家人,说不定还能得到朝廷的抚恤。”

王艮等翰林,有气无力地拱手。

“谨遵殿下教诲!”

见状,朱柏才绕过了那块鲜血染红的地砖。

“来人,把地的血迹清洗了。”

说完,就向着书楼的方向走去。

半个时辰后。

得到陈怀义身死消息的宋濂和刘伯温。

连忙赶到翰林院,想要安抚诸位翰林。

让他们不要做出激动之举。

可等宋濂和刘伯温火速赶到翰林院。

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景象。

院子里,只有两个下人在清洗地地砖。

原本显眼的红色,已经完全洗去。

恢复了原本的颜色。

翰林们并没有义愤填膺,而是在自己的位置照旧办公。

仿佛,方才什么都没有发生。

“伯温兄,这?”

宋濂对眼前的景象,有点吃惊。

他最清楚,翰林院里都是些什么人。

陈怀义身死,他的同僚们定然不会无动于衷。

看着这一幕的刘伯温,也有点费解。

“叫人过来问问。”

宋濂闻言,立刻将拿着茶壶添水的王艮喊了过来。

“王艮,这里发生了什么?”

随后,对方就将朱柏来这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只听得宋濂和刘伯温,是连连惊叹。

话毕,王艮就离开了。

宋濂吃惊地说道。

“伯温兄,十二皇子才八岁吧!

就是十八岁,二十八岁,也不一定能说出这番话吧。”

朱柏的学问,宋濂已经见识过了。

可今天这事情,让他有点难以相信了。

朝堂之事,可不会简单明了地写在书。

刘伯温松了口气,望着书楼地方向说道。

“世事洞察皆学问。

秦时就有甘罗十二岁拜相。

如今的十二殿下,不遑多让啊!”

原本他不甚在意的朱柏,第一次走到了他的视线。

他没有想到,皇宫内居然藏着这么一位。

“是啊,我以为诸皇子已经很优秀了。

可没想到,十二皇子居然超出这么多。”

刘伯温转念,立刻说道。

“宋濂兄,今日之事还未了。

你需要立刻写一封请罪的折子。

毕竟陈怀义是你翰林院的人,你脱不了干系。”

宋濂闻言,苦涩地点点头。

“老夫明白,我这就去写。

希望陛下能息怒吧。”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