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啥,我也是翰林了(1 / 1)

翰林院这地方,朱柏是一刻也不想待着了。

可他临走扔下的这句话,又让众翰林是议论纷纷。

“诸位,湘王殿下临走的那句话,是何意啊?”

“是啊,为何不让我们宣传,他才是心学创始人?”

闻言的王艮,立刻了然。

“明白了。”

众人连忙看向王艮。

“王兄,快说说吧,你在殿下那里学的最多!”

只见王艮放下有点烫红的手指,悠然地说道。

“诸位可记得,殿下心学的第一句话?”

立刻有人回道。

“我记得,是欲修身,先修心!”

王艮点点头。

“没错,殿下能够创立心学。

自然是视钱财名利如粪土的。

所以他临走的时候,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众人一听,是这个道理。

有翰林犹豫道。

“可我们真的不说吗?

吾等可不敢自居。”

王艮继续说道。

“没错,殿下不宣扬。

可我们又岂能将心学这么高深的学问。

占为己有,为自己图名利?”

旁人立刻附和。

“没错,吾等能够跟着殿下学习心学。

已经很满足了。

又怎敢将心学,归为己有!”

“极是!

殿下不在意,可吾等要为殿下正名。

告诉世人,心学乃殿下一人所创!”

闻言的王艮点点头。

“没错!

吾等有幸,得以见识心学。

如此好的学问,可不能被掩埋。

诸位要不遗余力地,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晓。”

可也有人忧虑。

“王兄,心学有些观点,和如今的理学有冲突。

贸然传播,会不会引得无数文人攻击?”

“是啊,心学和理学,其中有不少相悖的地方。”

可王艮自信地说道。

“诸位,学问是越辩越明的!

外人尽管可以,举出心学中的漏洞来攻击我们。

吾等不是正好可以借此完善?

若他们找不出漏洞,那正好说明。

心学乃是无懈可击的学问!”

“对!”

“善!”

这番话出口,在场的二十多个翰林,纷纷内心火热。

他们有预感。

心学将会在大明的文坛,掀起一股巨大的风波。

而他们,第一批学习心学的人。

将会见证历史!

不同于激动的王艮等人,宋濂和成尚,从开始就站在一旁听着。

“宋大人,这心学似乎真有不少可取之处。”

宋濂也点点头。

“心学,表面离经叛道。

其实也有暗合儒家学问的部分。”

成尚好奇地问道。

“宋大人,何解?”

宋濂谨记着说道。

“孔圣曾经说过,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成尚琢磨着孔圣人这句话的意思。

“礼节仪式与其奢华繁杂,不如节俭一点。

就像丧礼一样,与其在形式隆重,不如在心中沉痛地哀悼死者。”

下一刻,成尚就了然了。

“原来如此,孔子的人生态度,乃是求心安。

人的心若是安定了,眼前的烦恼不过是过眼云烟。

心学,归根结底,还是儒家之学问。”

宋濂抚抚胡须,点点头。

“没错,湘王殿下看的都是儒家的经典。

心学,自然是扎根于儒家的学问。

世岂有无根之源的学问?”

成尚这才松了口气。

他还真的担心,此事无法收场。

“如此便好,终究是儒家内的学问之争。”

对于心学,他们的接受程度很高。

很快,王艮等人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朱柏走了。

可他们心中的疑问,还没有完全得到解答。

“宋大人,您可得给我们想个办法。

把湘王殿下叫回来!”

看着眼前恢复正常的翰林,宋濂也担心。

时间长了,他们又变成那副魔怔的样子。

随即安抚道。

“老夫明日,便去大本堂请殿下过来。”

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有人问到。

“宋大人,可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若湘王殿下不来怎么办?”

对此,宋濂也有点为难。

“这倒是个问题,殿下来翰林院,不过是来书楼看书。

他若是不来,老夫也不好强求。”

为了眼前的翰林,宋濂倒是愿意拉下脸去请朱柏。

可一次两次还行。

次数多了,他老脸也受不住。

“该怎么办呢?”

随即,人群中有人喊道。

“不如给殿下,在翰林院安排一个职位。

让他每天都得过来!”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喜。

随即就皱眉。

“不妥,不入科举而进翰林,违反惯例。

而且湘王殿下才九岁,年岁过小。”

如今的翰林院,那些年纪大的老翰林。

虽然没经过大明的科举。

但他们通过了元朝的科举,也不算违反惯例。

例如朝中的刘伯温等人,都是元朝的进士。

众人苦恼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殿下如何肯来翰林院?”

王艮出声道。

“宋大人,不如破例吧。

湘王殿下是皇子,身份尊贵。

且创立心学,学问远超常人。

可破例授予翰林官职。”

众人寻思了一番,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可安排什么职位,就成了问题。

“不如安排编修?”

“不妥,不妥。

殿下还要为我等讲解心学呢!”

“那侍讲?”

“也不妥,侍讲要给陛下讲席的。

哪有儿子给父亲讲课的道理?”

最后,宋濂和翰林集思广益。

给朱柏安排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五经博士。

……

文华殿。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份,请求破例授予朱柏五经博士的奏章。

一时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

翰林院居然主动要求破例!”

他一遍遍地看着奏折,确定是真的。

后面还有二十多个翰林的联合署名。

“有意思!”

对于这个请求,朱元璋自然是大笔一挥。

写了一个,准字。

他也有点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朱柏九岁入翰林的景象。

“以后,谁敢再说我朱家无文气!”

朱元璋看着奏章,心中欢喜。

九岁的翰林,这可大明立朝的头一回。

对象还是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还特意吩咐下去,专门给朱柏订做了一套小号的官服。

然后让人宣旨。

……

慈宁宫内。

得知此消息的朱柏,两眼愣神

“啥,我也是翰林了!”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