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群臣激愤,洗清冤屈(1 / 1)

奉天殿外。

朱元璋和马皇后,站在殿外看着里面的景象。

“重八,我觉得柏儿说的有理。

刘伯温和宋濂,怎么会在科举舞弊呢?

这对他们,可没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自然也是信任这两人的。

“妹子的,咱选宋濂和刘伯温,也是知道他们不会舞弊。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都城士子是议论纷纷。

咱不相信,这是个巧合。

北方的士子,就这么不堪?一个都没有!”

马皇后不仅相信宋濂和刘伯温的为人,也相信他们的能力。

不会放任下属舞弊,而丝毫不知晓。

“事已至此,总得想想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彻查,所有参与舞弊的官吏,无论官职大小、身份如何。

全部按律论处!

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

言语间,充斥肃杀之气。

第一次大规模科举,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已经下令锦衣卫,放开手调查此事。

马皇后摇摇头。

“若翰林院和都察院,真的查出来,皆为清白呢?”

朱元璋迟疑了。

“妹子,咱还是觉得诡异。

以往选十个进士,少了也有两个北方的。

如今挑三十六个,起码也得有两三个北方的,也说得过去。

难道我大明,只有半边天吗!”

……

大殿外的对话,殿内的人不得而知。

群臣只是不断重复着。

阅卷、阅卷、阅卷。

看累了,在心中埋怨朱柏、瞪他两眼。

然后继续阅卷、阅卷。

试卷在群臣间,不断轮换着。

三个时辰过去了。

阅卷才完成了一半不到。

看得快的大臣,也不过看完半数的卷子。

后面的阅卷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因为大家都累了。

朱元璋倒是真的管饭了。

一碗碗白米饭,还有光禄寺的炒菜。

就放在大殿里。

可没人去吃。

因为群臣对皇帝有怨气。

不吃饭,就是无声地抗议!

都觉得,皇帝这事做的不地道。

彻查科举舞弊他们不反对,但也不能这么折腾群臣。

纵然有些大臣,腹中已经饥肠辘辘。

可依旧没有动眼前的饭菜。

意志力不坚定,稍有动作的大臣,就会在旁边之人的注视下,默默坐回去。

可朱柏身为皇子,自然不会和大臣们共进退。

也不理会那些。

放下了手中的试卷,然后端起了光禄寺的饭菜。

就吃了起来。

“真香!”

“咳咳!”

“咳咳!”

周围不断有人大臣,发出咳嗽的声音。

似乎在说,你这个罪魁祸首,还好意思吃饭?

因为阅卷,大殿内不能说话交流。

否则,群臣高低得批判朱柏几句。

朱柏到这个时候,也不在乎群臣的怨气了。

破罐子破摔。

而且他真的饿了。

面对群臣的幽怨目光,他理直气壮地丢下一句。

“小王还小,正在长身体,可不能饿着。”

话毕,就继续狼吞虎咽。

往日他嫌弃的光禄寺饭菜,今日变得尤为可口。

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是群情激愤。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在这饿着,凭什么你吃的这么开心。

可在场也没人,打算和一个九岁的孩童置气。

赢了不光彩。

输了就丢人。

朱柏狼吞虎咽的举动,引得周围的几个大臣。

不由得吞咽口水。

他们也好几个时辰,水米未进了。

早就饿了。

不远处,有个绯袍大臣,早饭都没吃,现在是饿的厉害。

他打定主意,怎么都要先吃两口。

于是他趁着众人不注意。

悄悄地端起饭碗,已经拿起筷子,就要夹起的时候。

“咳咳!”

文臣之首的李善长,轻咳了两声。

见状,那人只好无奈地放下了饭碗。

悻悻坐下,心中似乎还在想念。

饭菜的香味。

又是三个时辰过去。

阅卷终于结束了。

所有大臣,将自己选出的三十六份佳试卷的座次,都写在一张纸。

汇总在一起。

和翰林院的阅卷结果,对比后发现。

基本一致。

只有排名最后的一两个人,有少许的差别。

但基本可以断定,翰林院是清白的。

都察院也没有过错。

这次科举的名单,基本是公正的。

“辛苦诸位臣工了。”

得到皇帝的准许后,群臣纷纷离开大殿。

在东华门的时候,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很明显,都是在抱怨朱柏。

而且有不少人,打算回去连夜写折子。

准备弹劾湘王朱柏。

至于理由,那当然是要多少有多少。

……

文华殿。

朱元璋将汇总的结果,扔在龙案。

翰林院果真是清白的。

大殿内的文臣,也有几十个人。

他们阅卷的时候,可是朱元璋亲眼盯着的。

可以排除串通的可能。

“匪夷所思。”

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此次科举。

若承认他们的举人身份,那北方多地定然不服,要生事。

但若是不承认,南方多地也不服。

因为翰林院阅卷是公正的。

“陛下,翰林院和都察院已经查清。”

调查舞弊的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拱手说道。

“可有嫌疑?”

朱元璋急切地问道。

“锦衣卫没有发现,这两处官吏,有任何舞弊的行为。”

锦衣卫指挥使的答案,让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都没有问题?

朱元璋摆摆手。

“知道了,下去吧。”

偌大的文华殿里,只有朱元璋独坐。

白天马皇后,已经提出了一个绝佳的解决办法。

那就是设立恩科北场。

也录取三十六个北方进士,如此公平。

可朱元璋隐隐觉得。

是有人在借此试探。

而且他们的手段很好,锦衣卫彻查,都查不出分毫。

三十六个南方进士。

那股力量,用这个匪夷所思的科举结果。

展示着他们的力量。

很多个人的容貌,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闪过。

李善长、胡惟庸、涂节。

答案呼之欲出。

这些人,都可以归属为一个称呼。

淮西勋贵。

“二虎!”

想到这些的朱元璋,向外呼喊。

“陛下。”

二虎拱手说道。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我要你一年之内,把锦衣卫扩大十倍。

不只是都城,我要大明的下,都要有锦衣卫的眼线!”

原本朱元璋觉得,锦衣卫监察都城就好。

可现在,他觉得还不够。

他最痛恨,被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