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八年,当卡扎尔王朝的第四个掌门人纳赛尔丁?沙继位的时候,正在等着他的已经不仅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波斯,还有一场即将到来的民众斗争的大风暴。
波斯民众对封建统治集团对外卖国求荣,对内却横征暴敛的反动统治,早已是忍无可忍,于是,一八四八年十月,巴布教徒的大起义爆发了。
民众首先在北部的马赞得兰省举行了武装起义,他们击溃当地驻军,胜利抵达伊斯兰教徒们心目中的圣地――塞克?塔别尔西陵墓,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准备实现他们自己的那个废除私有制、一切财物归公共仓库的伟大的社会理想。
尽管仅仅是四年之后,巴布教徒的这场大起义就被卡扎尔王朝残酷地镇压了下去,尽管某些卡扎王朝统治阶层中的人物,也由此得出了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的结论。但是,他们的那些改革,却还是最终难敌那些封建贵族、高级阿訇及外国列强们。
作为改革派领袖的达吉汗,仅仅做了三年的宰相,就被赶下了台,次年,又被纳赛尔丁?沙处死。
此后,英国人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政治、经济等手段,加紧对波斯的入侵,并于一八五六年对其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英国――波斯战争,迫使其永远放弃了赫拉特。
波斯的国势开始愈发地衰败。
而为了稳固自己的王座,纳赛尔丁?沙也就只能甘心情愿地去做英国人的代理人。
但纳赛尔丁?沙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国人还会把他再出卖给奥斯曼人和沙俄人。
在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两路大军的重拳打击下,早已被英国人从内心掏空了的、风雨飘摇的卡扎尔王朝,根本就不是对手。
九月,纳赛尔丁?沙就逃离了首都德黑兰。在离开德黑兰之初,他还指望着他的主子英国人不忘友情,只要一个顺手,就可以把他捎到英国去暂避上时日。而当这个梦想破灭了之后,他就只好在残兵败将的簇拥下一路西逃,并于十一月进入了阿富汗境内。
逃进阿富汗的纳赛尔丁?沙,根本是没有什么大目标的,他的唯一奢望,就是希冀阿富汗人能够忘掉前嫌,收留下他这个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不过,阿富汗人尽管可以跟他前嫌尽释,也可以提供给他一块落脚之地,但却不同意他舒舒服服地在他们的国家做难民。
当然,如果真的要是有个能翻本的好机会,纳赛尔丁?沙也不会就此放过。
于是,当跟阿富汗的国王希尔?阿里汗做了几次的深谈之后,纳赛尔丁?沙一咬牙关,在希尔?阿里提供给他的落脚地赫拉特,重新振作起了精神。
对于沙俄人来说,波斯既下,剩下来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是按照前约,与奥斯曼人进行大分肥了。
而奥斯曼人当然也很讲义气,只不过在进行分肥之前,奥斯曼人还有一个小小的说法,那就是甭管死活,也必须要把纳赛尔丁?沙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