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石门谷(1 / 1)

北魏细作人 大郎局 1227 字 2022-03-14

准备偷袭魏兴辎重的百人部队,为了遮掩身份全部身穿着北魏的苍色军服,现在正置身于一条狭窄的山谷中。

两侧陡峭的山壁沿着山谷不断向内倾斜挤压,迫使他们排成了一列长长的纵队。

这里是石门谷,通往魏兴城方向最为快速的一条路,如果从空中俯视,整个山谷的形状像个喇叭。

“邵将军,过了这石门谷,我们就算摸到了魏兴后方了!”

“嗯!冯将军眼光如炬,一眼就看出敌方的破绽!只要我们这次能奇袭成功,呈给陛下的第一份捷报,必然会写上我的名字!”

说话的是一个五短身材的车轴将军,身穿厚重的盆领和批肩的甲胄,头顶赤红色的却敌高高扬起,胯下一批乌黑的骏马,在一群百人的队伍中很是显眼。

将军名唤邵广才,是南越军部的偏将军,此次深入魏境的任务和陈格的判断一致,摧毁魏兴后方的辎重补给。

他嘴里的冯将军名叫冯江平,被南越当朝皇帝越景帝赵光封为凌江将军,此次对魏作战的最高军事指挥者。

“吩咐下去,加速前进,这里过于狭窄,不宜久留。”

邵广才抬头观察一圈地势,对着身边的卫兵吩咐道。

可惜,当他嗅到危险的气息时,一切都太晚了。

在两侧山岭上埋伏北魏士兵眼中,石门谷的形状此时称之为棺材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是连夜从魏兴前方抽调过来的,人数不多,二百余人,其中一半都是弓射手,领头的也不过是一个军候。

“通知下去,全体备战,闻号进攻!另外提醒大伙,把胳膊上都扎上红缎,这群蛮子都披着咱们的军服,待会儿打起来别伤着自己人。”

埋伏在山岭上的军候下达命令时,嘴角便不自觉的上扬起来,此时山谷里伪装的敌人,在他眼里已成为一大件军功。

双方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命令后,一方加快了进军的步伐,一方准备好了投射的武器。整个山谷,只能听到闽军士兵踩在黄土地上发出的橐橐响声。

……

“呜——”

突然,一声奇特的呼号声从右侧的山谷顶端响起,这声音对于同北魏作战过的越军太熟悉不过了,这是敌人发出进攻信号的呼声。

“不好!”

听到呼号声的邵广才瞬间意识到己方队伍已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

“快撤!快撤!——”

他歇斯底里的吼叫,忙不迭地地抬头看向两侧的山岭,倒吸一口冷气。

今天的天空很亮,两侧的山岭上投射下来自盔甲和兵刃的亮光,一百余名弓射手分两队,在两侧的山岭顶端一字排开,箭矢的头部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在阳光下冷冷地睥睨着谷中的士兵。

“射!”

只听得一声号令,箭矢如雨点般砸了下来。

越人的队形刚刚还像一条苍色的带子,登时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散,数十名士兵躲闪不及瞬间被夺去生命。

不等敌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第二阵箭雨接踵而来,然后是第三阵、第四阵……

刚才还算平静的山谷此时却显得如此狰狞,杀声、喊声、呼啸声响成了一锅粥。

恢复过神的士兵一边发出绝望的呼叫一遍朝着谷口仓皇逃窜,山谷中没有掩体,轻装前进的士兵也没有盾牌,一些倒地的士兵在几轮箭雨之下,已然变成了一只只刺猬一般,浑身插满了箭矢。

北魏的军候好似一条毒蛇,死死的盯着山谷中的战况,他伸出舌头舔舔自己干裂的嘴唇,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

连续的几阵箭雨过后,已经吞噬了大部分敌人的生命。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该死的魏人怎么会知晓我们的偷袭计划。”邵广才惊恐的嚎叫着。

偷袭计划是冯江平在军帐内口述于自己,参与此次作战的高层只有其二人知晓,别无他人,更别提远在成都的皇帝陛下。

魏军可怕的攻势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铺天的箭雨宛如飞蝗,不断收割着越军的生命。

邵广才头顶赤红色的却敌早已没了踪迹,他也顾不上大将的尊严,撇弃自己的卫兵和战马,朝着谷道口豕窜狼逋。

凭借着自己厚重的盆领和批肩的甲胄,邵广才终于侥幸逃窜到谷口。

他惊魂未定地回头望向身后,此时的山谷已然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谷中尸横遍野,几乎没有任何能站立着的生物,那些不幸的士兵被射成了箭垛,到处都弥漫着烟尘,刺鼻的血腥味令人作呕,几乎听不到生物的呻吟声。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这支百余人的小队几近覆灭。

这个时候,邵广才看到山头树立起一面绣着“魏”字的苍色大纛,近百名身着苍色军服、胳膊上扎着红缎的北魏士兵从山上冲了下来,单方面收割着残存的兵力。

眼见逃生无望,他绝望的大吼一声,抽出身上的佩剑,瞪着血红色的眼睛冲向魏军。

但下一个瞬间,却被敌人数只长矛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洞穿身体。

魏军军候手疾眼快,一个健步冲上前,手起刀落便将邵广才的脑袋搬了家。

他不认识邵广才,但认得清这身装备最起码也是将军级别,一个将军的脑袋,足够他升至军司马。

……

北魏永和十八年,岁末。

绣衣司司长宁元向皇帝萧文泰进了一份奏表。

越酋邵广才携百余人,欲焚魏兴军粮,然我方细作,洞察其奸,伏石门谷以歼之,越人死伤殆尽。细作善断,三军用命,守土护疆,大魏之幸,蛮夷小国逆天而行,止增笑耳。

对于这份奏表,萧文泰大悦,数日早朝他都和群臣为此津津乐道。

马上就是新年,没有比前方捷报更能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宫廷庆典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喜庆色彩。

同时,在批阅这份奏表的时候他这样写道:“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这是这位皇帝陛下对于绣衣司最高的褒奖。

而在遥远的成都,出师未捷的消息使得越景帝赵光勃然大怒。

他立即向冯江平下达指示,必须在短时间内组织兵马,给予敌人一次致命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