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殿下真乃神人也(1 / 1)

行刑完毕,赢启起身离去。

官员们大多数路都走不稳,有的甚至扶着城墙,一点点的挪回家。

观刑带来的震撼让百官惊惧不安,不少人开始认真审视监国的九皇子赢启。

从灭杀赵高到击破匈奴大军,再到公开处斩冯去疾。

九皇子杀伐果决、手段烈。

俨然一代雄主!

在他手下做事,要更加小心谨慎才是。

次日早朝,大臣们比以往提前半个时辰抵达,恭敬的站在自己的位置等候。

有的官员甚至连行走的路线都是一条直线。

当赢启步入大殿的时候,大臣们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自己的目光亵渎了九皇子,整座大殿异常安静。

“李斯,念!”

赢启一挥手,李斯直接宣布政令。

今天的早朝很特别,赢启没有和大臣们商议。

直接颁布政令!

第一条就是下令将阿房宫和始皇陵的民夫征调到关中垦荒。

六国战乱,关中民生凋敝。

百业待兴!

建设好关中,可以为大秦提供一个庞大的补给基地。

政令中,赢启给予屯田民夫丰厚的奖赏。

凡垦荒种植的土豆、红薯等农作物,国家只收取七成。

要知道土豆、红薯的亩产在四千斤以。

哪怕民夫只收三成,亩产也达到了一千多斤。

何况赢启还免费发给农具、兴建住宅。

这等丰厚条件极大调动了民夫的积极性。

可以预见,来年关中大地必定一派丰收景象,成为大秦最富庶的粮仓。

第二条政令是开凿灵渠。

这条政令和第一条似乎矛盾。

第一条采取了休养生息之策,而第二条却在南方招募民夫,开凿灵渠。

灵渠位于南越边境。

那里本就山高林密,瘴疠遍布。

群臣不明白九皇子为什么要在那儿开凿一条数十里长的运河。

不过,群臣也没有反对。

昨天处斩的可怕一幕历历在目。

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冯去疾!

何况,九皇子说了,开凿灵渠的钱由他筹措,用不着动用国库。

群臣自然不会有意见。

只是,臣子们十分困惑,九皇子赢启从哪儿搞到这么多钱。

开凿一条数十里长的运河耗费巨大,至少要数百万贯钱。

哪怕是大秦国库也难以负担。

赢启笑了笑,令李斯颁布地三条政令。

这第三条政令是组建精盐作坊,制作和售卖精盐。

群臣顿时不淡定了!

这精盐不同于海盐,味道十分鲜美。

绝非苦涩的海盐可比。

市场可是论两来卖。

一两精盐高达百文钱。

只有官员和商贾才消费的起。

三条政令都合情合理,群臣并无异议。

早朝在一片祥和气氛中结束。

退朝后,李斯并没有立刻离开,他跟在赢启身后,欲言又止。

“李丞相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赢启踏入天人之境,五感敏锐。

察觉到李斯有话要说。

“殿下,修建灵渠完全可以动用国库的钱,为何---”李斯有些不解。

在他看来,买精盐的费用毕竟有限。

“李相国只管放心,单精盐这一项就可以进账百万贯!”赢启信心十足。

事实证明,在精盐市不到五天。

数万斤的盐就一扫而空!

作坊日夜不停,又赶制了一批。

同样很快售罄。

李斯据此推算,不出一个月就能筹集到一百万贯,九皇子断言的丝毫不差!

假如天下富户都用精盐,单这一项就可以为大秦带来数百万贯的收益。

“九皇子真乃神人也---”

李斯一向自诩聪明绝顶,可和九皇子一比。

他觉得自己屁都不是!

“九皇子真乃神人也---”通武侯府,王贲看见新买到的细如白沙一样的精盐,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旁边,站着儿子王离。

他用手蘸了一点盐放进嘴里,连声称好!

如果用这盐来做饭,哪怕是最难下咽的糙米饭也甘之如饴---

“爹,不如咱们再多买点,明天我去弄十车回来。”

啪!

王贲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自家老爹敲了一记。

“净想着吃,瞧你那点儿出息。”王贲一边骂,一边啃了口怀里的猪蹄。

这猪蹄子用精盐煮过,分外可口。

王贲一口咬下,咯嘣脆!

看自家老爹那吃相,这算有出息吗?

王离在心底叹气。

王贲吃饱了,用油腻的手拍打着王离的脸道:“小子,只要咱们王家跟着殿下干,这精盐根本不用买。”

王离很是无语!

皇长子扶苏一向被视为帝国的继承人。

老爹为了一点精盐,就要转投九皇子,这也忒随便了吧?

要选错了王家将遭遇灭顶之灾啊。

“小子,你先收拾一下,明天随我去咸阳宫。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你面前。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的了。”

王贲的话顿时把王离给整糊涂了。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