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西行漫记(上)(1 / 2)

晚唐新气象 何无庸 1772 字 2022-06-04

西北地域的九月天气同中原相差不多,只是在早晚较白日较低而已。

李保一行人在经过几日的跋涉后,经青城津渡过黄河后终于来到了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兰州。

兰州州治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

兰州筑城始于西汉初期,据《史记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奉命出征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大行李息将城河上”

所谓大行,就是接待宾客的官吏,汉初称为典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大行。

李息,当时可能是霍去病麾下负责礼宾的一名军官,元鼎年间晋升为将军。

将城,就是主持筑城。

河上,即指靠近黄河的岸上。

意思是说:由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主持,在黄河之畔筑了一座城。

后世的学者王宗维在《汉代令居塞的地理位置》一文中认为,此城就是后来的金城,地点在今黄河南岸的西固城附近,是西汉政府在兰州一带修筑的第一个要塞。

那时,生活在现今城南一带的金城郡郡民们,还都聚居在皋兰山北麓的坡地上。

它的北面,也就是现在城关区所处的大部分河谷平原,还是河漫滩和河心滩地。

以后,黄河河道逐渐北移,靠近南岸的汊道陆续淤塞,人们的聚落也随之北迁。

可能到隋末时,才在现后世城关区南侧构筑了五泉县县城,城址大约在后世五泉山和鼓楼巷之间。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

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

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

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

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

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设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

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决议天下改郡置州,因金城郡城外的皋兰山上开满了兰花,是以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

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

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代隋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

八年,置都督府。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

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占领。

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

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

不久又被吐蕃占领。

虽然几经战乱,兰州之名最终保留了下来,并且名传千古。

唐代时,五泉县虽几易其名,城址却一直未变。

城北仍为古黄河河道,因而对防守较为有利。

不过,此时的兰州城区规模很小,东西只有六百余步,南北只有三百余步,但因它修筑得非常坚固,所以兰州老城的历史十分悠久。

李保带着云芳还有他们的女儿以及易无极带领的神武都一行人渡过黄河后,天色已暮,李保命令众人继续赶路尽早进城。

兰州城池虽小但是城内却相当繁荣,相对于黄河对岸的渭州境内,兰州虽然稍有不足,但也相差不远。

只因为兰州此时仍在归义军控制之下,所以李保以前都没有到兰州过。

兰州有黄河天堑阻拦,因此渭州的西北大都督府同河西归义军之间由黄河作为了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