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清乾隆官窑,洋彩巴洛克式藤蔓洋菊花卉纹碗(1 / 1)

他的那个系统空间,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在周围两米之内,他可以把里面取出来的东西,放在任何地方出现。

所以这两尊佛像,在分的时候,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

当两尊佛像分完之后,他才把想要放的东西,放在里头。

给他大姑的那一尊佛像,里头放了一个近千万的瓷器。

主要是放多了,怕以后这事情让别人知道,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自己这边这尊佛像,赵俊就是捡着那种值钱的,体积小的东西往里头塞。

毕竟他现在非常需要钱,造假也是需要本钱的,以后要为自己的本钱,有一个正当的来源。

最主要的是,让自己的父母知道,他以后准备做古玩生意的本钱,来自于哪里?

果然,唐月莲只是把这个归咎于自己的好运。

赵国梁则是在一旁说道:“这,也不算是小俊的好运。”

“怕是当初老爷子留的后手,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是非常了解的。”

“老爷子估计是猜到了,大哥、三弟和小弟,都会捡着大个的值钱的东西拿。”

“这两尊佛像,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相对于那些瓷器而言,好像并不值钱。”

“要是分的话,估计他们不会要这些。”

“而大姐二姐,则不会想着占便宜,他们分东西,会捡着个头小的不值钱的东西拿。”

“所以这两尊佛像,最后十有八九,都会落到小俊手里。”

唐月莲听得这话,沉思了一下说道:“听你这么一说,倒还是真有这个可能。老爷子这一辈子,也算是很精明。”

“他要是这么算计的话,倒也不是不可能。”

“那这么说,还是老爷子向着咱们家小俊。”

赵国梁说道:“所以,以后你就别说爹娘偏心了。”

唐月莲撅了一下小嘴说道:“我知道了,再说,我又没有不孝顺他们。”

“他们在世的时候,我该怎么伺候怎么伺候,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没亏待过他们。”

“他们老了,哪年我不给他们上坟烧纸钱啊。”

“该我这个媳妇尽的义务,我也没少过。

赵国梁听到这里,笑着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们家媳妇儿做的确实不错,他也没话可说。

赵俊在那里说道:“对了,爸,你赶快去跟大姑说一声!”

“她那个佛像肚子里有东西,可别东西没掏出来,就把佛像给便宜卖了。”

“那佛像,可不如它肚子里的东西值钱,差了好几倍呢。”

“行,我这就去!”赵国梁一听,连忙就跑了出去,这事他还真得赶快去说。

等到赵国梁来到他大姐的房间,正好邱老师和苏明,正在那里帮着做鉴定呢。

不仅如此,除了邱老师,还有蔡老师,另外又来了一个人。

因为佛像属于杂项,蔡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

此时,正是蔡老师,正准备拿着那佛像进行鉴定呢。

赵国梁连忙喊道:“蔡老师,麻烦等一下。”

赵俊的大姑在那里问道:“国梁,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

赵国梁说道:“大姐,这尊佛像有机关,小俊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

“佛像的底,是可以打开的,里面是空的,应该有东西。”

蔡老师听了之后,把佛香翻过来,敲了敲底,听到声音之后,说道:“对,这尊佛像里面的声音,一听就是空的。”

“我来看看,怎么打开这个底。”

一会儿,蔡老师把佛像的底打开,发现里面还藏着一个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件精美的瓷器。

蔡老师惊叹的说道:“这个瓷器,肯定非常值钱!”

“一般这么藏东西的人,藏的东西要比这尊佛像本身要值钱。”

“这尊佛像,是明末清初的紫檀木的佛像。”

“我估价在两百万左右。”

“所以放在它里面的这个瓷器,最少也要比它贵上一倍,才值得这么藏东西。”

“具体的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邱老师来鉴定。”

邱老师接过那一个瓷器,这是一只小碗。

仔细的看了一会儿,笑着说道:“确实,这一只小碗的价值,比那个佛像可要高多了。”

“别看这个碗不大,但它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那个佛像几倍。”

“这是清乾隆官窑的,洋彩巴洛克式藤蔓洋菊花卉纹碗。”

“这个碗的器型,是撇口弧壁,深腹圆足,是典型的清乾隆时期的官窑器器型。”

“外壁,是以洋彩绘制的缠枝藤蔓,洋菊花叶纹。”

“器内,是以矾红彩,精绘的五蝠纹。”

“底施白柚,正中用青花款,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这是一只茶碗,制造的巧夺天工,华丽典雅,属于乾隆早期的珍稀的洋彩瓷器。”

“整体的款式风格,也是比较罕见的清宫廷巴洛克风格,显得非常珍贵。”

“在二零二一年BJ保利春季拍卖会上,曾经拍出过一只类似的小碗,直径十一公分。”

“成交价是,一千零五十八万。”

“所以说你这个小碗的价值,比那个佛像,可是要高出五倍多。”

赵俊大姑一听,不由摸着胸膛,那里的心跳都在加速。

然后,她连忙对着赵国梁说道:“这不行,一家说的分两件,我这不等于分了三件了吗?”

赵国梁笑着说道:“姐,你就拿着吧,你要是把这一件拿出来,咱们怎么分呀?”

“小俊好不容易,把这些都稳稳妥妥的分完了,各家也不闹事了。”

“你要是把这件再拿出来,那不是让我们打架吗?”

“再说,这东西也不是小俊塞进去的,是老爷子生前就放在里面的,小俊原封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