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这简直是一种可恨又可耻的浪费(1 / 1)

场面陷入绝对的寂静。

落针可闻。

有人甚至,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呼吸。

一个会武功的匹夫,其实并不可怕。

甚至还会遭致读书人们的讥笑。

粗鄙武夫而已。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此乃自然之理。

可是……

人家武功比你高,一脚就能踩碎青冈石,那么换算下来,可能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们……

一起吧,国师一指头就能捏死你们。

更可怕的是,他才如此年轻啊。

此外,不仅学问做得好,还被陛下尊为一国之师,连太子让人家去教导了。

太子是储君,给太子当老师,这是多少儒生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

这样文武双全之人,你还不服?

还想比什么?

不自量力。

朱棣眼睛瞪得滚圆,死死盯着地面的裂缝。

不知道看了多久,他这才收回目光,然后看向陆涯,眼底深处,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兴奋。

好强!

太强了。

朱棣虽小,学的也是儒学,但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崇尚武力的。

这样高深的武力,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力量。更别说,国师还有着高深的学问。

文武双全!

这……简直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老师。

陆涯这一脚,将所有人都震醒了。

刘基脸色惨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和眼前之人的差距了。

其他的文官,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裂开的地面,不禁怀疑……这是人能拥有的力量吗?

朱元璋也是笑了。

他终于,知道国师的底气了。

而自己,也有了更多的自信,不再像之前那样心头打鼓。

有国师这么强大的人,支撑着自己,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是自己做不到的?

老朱自信爆棚。

下方,宋濂不复之前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无比凝重的神情。

如今的宋濂,被朱元璋任命为总裁官(古代负责修订史书的主管官员),负责撰修《元史》。

但实际,宋濂在入朝为官之前,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武当山道士。

不,说是道士,也不准确。

他潜心研究过道教典籍,并在此基础,汲取医家和早起道家所使用过的“气母”即“气者生之母”的说法。

认为宇宙的升降运动,和四季庶物的欣荣藏息,是“气母”即“元气”运行的缘故。

这种“元气”,“其出无根,其人无门”,无涯无际,人们虽不能觉察它,但它确实存在。

宋濂认为,理,亦即天地之心,是绝对的,它通过元气而致有万物和运动。

自然界所以充满生机,就是因为生生不息的元气在起作用。

而元气,则是一种太极。

它无大不包,无小不涵。

也是如此,宋濂和武当的张真人,其实也是论道而行的道友。

武当那位张真人,以超越百岁之龄,悟得天地太极至理,将元气纳入己身,武功出神入化。

然而,即便如此,张真人也做不到陆涯那样,一脚踩碎青冈石,引发大殿震动。

更可怕的是,张真人是过了百岁之龄,悟得太极至理,方才有今日的武功道行。

可眼前这位国师,才多大啊?

宋濂毫不怀疑,那位张真人如果此时也在,只怕都顶不住方才的那一脚。

大明竟然还有如此奇人……宋濂心思电转,不知在想什么。

殿内,二虎一直盯着陆涯,目光中,充满了警惕,更多的,则是忌惮。

这时,朱元璋挥了挥手,让二虎退下。

大太监呐呐地看着地面的裂缝,整个人都麻木了,甚至,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朱标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裂开的青冈石,心底一阵颤动,对陆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陆涯这时笑道:

“这是知行合一。”

“心里有道,然后学好所有的本事,再用所学之本领,去为心中的道服务。”

“否则,你学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只是自我感动而已,这样的圣人之学,要之何用?”

“这天下,有数十万读书人,这几十万读书人,有的是进士,有的是举人,又或者是秀才,甚至,还有的是区区童生。”

“他们都读过书,都自称是圣人门下。”

“只是……除了满口圣人如何如何之外,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秦淮河的花花公子,除了吟诗作对,花天酒地,伤感一番自己怀才不遇什么的,还会做啥?吟诗作对吗?我闭着眼睛,都能给你作出一大堆来。”

陆涯幽幽道:

“这些读书人,可是大明立国之后的中坚分子,是朝廷统御万民的骨干,他们要嘛是家世不凡,要么就是因朝廷的法令,而享受地租,或者是官府的恩庇为生,虽不说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但也比那些小商小贩,乡下老农好了不知多少倍。”

“放任这几十万,大明最聪明,最有学识,最中坚的力量不管,让他们只知高谈阔论,简直是一种可耻又可恨的浪费。”

PS:要高考了,我说我也要参加高考你们信吗?

好吧,你们都别信了,我自己掌嘴,啪啪啪啪啪!

准备高考的铁子们,撸起袖子加油考,清华……啊呸,不说清华。

人大和北大都在为你们敞开大门。

日常求花求票!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